金光术,清洁术,灵雨术。
金光术最为简单直接,旨在凝聚灵力,激发出一道锐利金光,既可照明驱暗,关键时刻亦可凝于指尖或赋于武器伤敌。
张云寒立于向阳坡上,手掐法诀,意念集中于指尖,调动体内灵力。
初时,灵力调动颇为滞涩,指尖只有微弱的金芒一闪即逝。
但几年的修行生涯,已经将他的心志千锤百炼。
他毫不气馁,一遍遍重复法诀,体会灵力凝聚,爆发,离体的微妙感觉。
数日后,他的指尖终于能稳定的凝聚出一颗黄豆大小,持续数息的金色光点,光芒虽然微弱,却已能照亮身前尺许之地。
这微小的成功,让他信心大增。
之后的一段时间,张云寒便一直修习金光术,直到颇为熟练后,才开始修习另一道法术。
清洁术。
此术比较生活化,亦是练习灵力精细操控的绝佳手段。
法诀引动,需以灵力化作无形微风,拂去尘埃污秽。
张云寒先是对着林中落叶练习。
第一次施展,灵力失控,卷起漫天枯叶,反倒弄得他灰头土脸。
江越忍不住低声调侃:“你这是清洁,还是帮我翻地?”
不过,他还是暗中轻轻一震坡下的土石,将那飞起的落叶往林外送去,不让它们飘去药田。
之后,张云寒不急不躁,调整呼吸,放慢速度,仔细体会灵力如何转化为柔和风力,如何控制其范围和强度。
数日苦练后,他已能挥手间拂去浮尘,甚至能让草药叶片上的露珠滚动而不落下,展现出对灵力精妙的控制力。
张秀雨对此术颇感欣喜,小屋从此纤尘不染。
再之后,则是灵雨术。
这也是张云寒最为看重的法术!
此法关系到他培育灵植,发展家族根基的大计。
此术需要以自身灵力为引,沟通天地间的水灵之气,将其汇聚凝结成蕴含微弱灵气的雨露。
张云寒站在他精心照料的药园边,神情专注。
他手掐繁复的法诀,意念沉入脚下大地与周围天地之中。
刚开始,他只能在指尖凝聚一小团水雾,旋即消散。
于是他不断调整法诀节奏,灵力输出的强弱,增强对天地水灵的感应力。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灵力消耗甚巨,但他咬牙坚持。
终于,在一个寻常的清晨,当他对着一株叶片略显萎靡的云寒草全力施展时。
嗡!
空气中的水汽仿佛受到无形牵引,迅速在他头顶上方丈许处汇聚,形成一小片薄薄的,闪烁着微光的云气。
紧接着,带着清凉湿润气息的雨丝,淅淅沥沥的洒落下来,精准的覆盖了那株云寒草及其周围几尺范围!
雨丝持续了约莫十息,蕴含的灵气也极其微弱,但对那株云寒草来说,却如同久旱逢甘霖!
萎靡的叶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开来,颜色变得更加翠绿,甚至隐隐散发出一丝微弱的灵光!
成功了!
接下来的数周时间,张云寒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法术的修习中去。
而随着法术初成,他的自信也与日俱增。
一个念头逐渐浮现出来。
那就是彻底摸清这座赋予张大山,也赋予他张云寒仙缘的宝山!
虽说张大山发现界山至今,已有近八十载,但张云寒相信,以张大山一介凡人的身份,对这座宝山的了解,必然只停留在皮毛。
而谁敢说,在那峡谷密林深处,云海险峰之间,没有别的仙缘在沉睡?
必须尽快探明!
张云寒心头火热。
他知道,这将会是他修仙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念头既起,张云寒立刻便行动起来。
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对界山的探索,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一如当年张大山初入界山时那般。
每当张云寒犹豫选择哪条岔路时,便会有一片树叶,恰到好处的飘落,为他指向正确的方向。
每当他即将误入剧毒灵虫出没的区域时,总会有几道鸟鸣声及时响起,让他警觉。
每当他疲惫不堪时,必然会在前方,发现一处可供安歇的平整岩石,以及清澈的水源。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宏大的意志笼罩着这座大山,为他扫清障碍,指引方向。
张云寒虽然不明所以,却隐隐感觉到这座山的善意,心中敬畏更深,也愈发的期待起来。
界山的最高峰,张云寒第一天中午便已登顶。
云雾翻涌间,他在峰顶一处断崖边发现了几块残破巨石,上面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
他俯身拂去厚厚的苔藓和尘土,几个苍劲古朴,仿佛蕴含天地道韵的巨大古字显露而出。
“界山!”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文字,却在望见的瞬间便明白其含义。
这两个字是象形字。
界字似两山相对,中间隔着一道天堑。
山字则如三峰并立,势若擎天。
张云寒怔怔凝视着这几个字,心中生出许多联想。
谁刻下了它们?
是在怎样的年月?
这座山,是否曾见证过许多波澜壮阔的往事?
他凝视良久,终究轻轻摇了摇头。
现在想这些,又有何用?
这座山显然已经人迹罕见很久了。
在确定界山之名后。
接下来半月里,张云寒又一一丈量了界山主峰,以及周围六座次峰的高度。
再之后,张云寒深入探查了界山的数个大型山谷,纪录其走向,植被特点,水源分布,追溯了诸多溪流的源头,发现了几处山间湖泊,并大致确定了界山主体的东南西北四方边界,最终绘制出了第一幅相对完成的《界山舆图概略》。
界山山域方圆二十七里,约莫为一百五十平方公里,与江越前世祖国一个中等县城大小相当,也接近一座黄山风景区的大小。
其主峰高三百六十七丈,约一千两百多米,相当于泰山中段的高度。
除此之外。
在探索过程中,他凭借着修士的敏锐感知,发现了数十种未被张大山纪录的灵植。
他采集样本,绘制图案,记录生长环境,初步判断药性,写下了一本《界山灵植图谱》。
此外更重要的是。
作为修士,他通过在不同地点静心感应,逐渐勾勒出界山的灵气分布,他将这些信息标注在舆图上,形成《界山灵枢初探》。
短短两周,张云寒对界山的认知,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这些舆图,图谱,灵枢纪录,也将会成为张氏一族未来的镇族之宝。
他也算是不负妻子的救命之恩,不负张承宗的重托。
探索逐渐接近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