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
经过反复权衡,张云寒亲自上门,找到张承宗。
“岳父大人。”
张云寒态度恭敬但坚定,“《归灵诀》的后续修炼,需采气炼化,非一日之功,镇中灵气虽然尚可,但终究不及山中,而且俗事缠身,恐分心他顾。是以,小婿欲携秀雨入山,择一灵气充裕之地结庐,专心潜修,一来可更快提升修为,不负岳父期望,二来山中灵植繁茂,小婿亦可尝试培育,为家族添一份底蕴。”
张承宗闻言,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往后修炼之事,你自决即可。只是,山中清苦,务必照顾好秀雨。”
“谢岳父大人!云寒定不负所托!”
张云寒道。
数日后。
夫妻二人便背着简单的行囊,踏入了界山,并选中了一处灵气充足的山谷。
山谷背靠悬崖,崖下有一处深潭。
潭水外溢,化作一条小溪,蜿蜒而下。
溪畔,几株茂盛的古木矗立。
张云寒与张秀雨两人,便在古树旁,溪水边,亲手搭建起一座小木屋。
木屋不大,但足够两人栖身,遮风挡雨。
屋前还专门开辟了花圃与药园。
入夜。
木屋内,张秀雨已然沉入梦乡。
屋外。
张云寒盘坐于地,脑海中浮现《归灵诀》的内容。
“采气……”
此乃感应定窍之后,修士踏足炼气的最后一关!
《归灵诀》记载:“天地之气,无形无相,然性有万千。我归灵一脉,根基所在,当采晨昏交泰,地脉初阳之气,此气温润厚重,蕴大地生机,含清阳暖意,乃万物生发之始,最合本诀中正平和,厚积薄发之要旨……”
“采此气者,当于每日寅卯之交,亦或申酉之交,择一地气充沛,视野开阔,能纳初阳或余晖之地,心合天地,引气归窍……”
“此气之精纯凝练,采之甚艰!非一日之功,非一蹴可就。需日日不缀,感应其性,引其归窍。快则一载,慢则三五载,方得一丝真种,锚定道基。此乃采气关,急不得,躁不得,唯恒心毅力可破之……”
三五年!
沉默片刻后,张云寒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些许急躁。
仙道艰难,果然名不虚传。
仅仅只是踏入炼气前的关卡,就需要如此漫长而枯燥的水磨功夫。
往后的修行,又该是多么熬人呢?
不过,张云寒也只是略作感慨而已。
毕竟,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翌日,天还未亮,寅时刚过。
天边也才泛起鱼肚白,张云寒已然面朝东方,盘膝而坐,五心朝天。
他意念高度集中,尽力去感应、捕捉那只存在于晨昏交替之际,从大地深处升腾而起,与初生朝阳或落日余晖交融的独特气息。
地脉初阳之气。
见张云寒开始修行,江越其实很想帮忙。
但他帮不上忙。
他不会采气法,也聚不来地脉初阳之气。
他所能做的,无非是驱动灵脉,让此地的灵气浓郁一些。
这最后一关的修行,张云寒必须独自去渡过。
一天过去,张云寒一无所获。
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日复一日。
只要不是雨雪天,张云寒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这处山坡上。
季节更迭,草木枯荣。
转眼,数月过去。
这一日,深秋。
天边尚未破晓,寒意已浓。
张云寒如常来到山坡上,盘膝坐定。
或许是季节更替带来的地气变化,或许是半年的积累终于到了临界点。
就在他运转法诀,心神空明的一瞬间。
一丝温热厚重的气流,缓缓升腾而起。
就是它!
地脉初阳之气!
张云寒心中古井无波,没有丝毫激动,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专注。
他按照《归灵诀》记载的导引法门,以意念为引,缓慢地,坚定地,将这丝地脉初阳之气,送入他的道始窍中!
嗡!
一道只有张云寒自己能听到的轻微震鸣声,在体内回荡。
“成了!”
界山深处,江越的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笑意,仿佛看见一株幼苗,终于破土而出。
历时五个月,第一丝地脉初阳之气,终于采集成功。
但是,十丝为一缕,十缕为一道。
只有采足一道地脉初阳之气,张云寒才能真正踏入炼气一层。
不过,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一丝地脉初阳之气为引,往后的积累,只不过是水磨工夫罢了。
岁月在山谷中静静流淌。
转眼间,四年过去。
四年的光阴飞逝,张云寒早已褪去曾经的青涩与急躁,气质变得沉稳内敛。
而今天,值此刻。
他终于采足了最后一缕地脉初阳之气。
当那缕地脉初阳之气引入道始窍后,张云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气息悠长沉稳,再无半分虚浮。
“炼气已成!”
从这一刻起,属于张云寒的修仙之路,才算真正的开始了。
他可以自称修仙者了。
与此同时。
江越忽然间感觉到,张云寒与他之间,多了一种玄妙的联系。
在他的意识里,张云寒化作了一个红色的小光点,他可以清晰感知到张云寒的具体位置,以及他的大致状态。
此外,他还有种明悟。
那便是——
从今往后,无论张云寒在何处身陨道消,他毕生的修为,道基也好,金丹也罢,甚至元婴,都将沿着那最初采入的本源之气,循脉归根,回流界山,尽数反哺于他。
“如此甚好!”
江越不由大喜。
另一边。
张云寒缓缓站起身,望着被逐渐被晨光染成赤金的群山。
面色并不轻松。
四年光阴,方才换来这一道本源之气。
路,还很长。
任务,也很重。
他暗暗在心底列下几条方向。
稳固境界,培植药园,护持妻女,提携后辈,开枝散叶,助岳父振兴家族!
“既为修士,便该担起修士的责任。”
然而,万丈高楼平地,
所有志向皆需立足当下。
当务之急,是要彻底掌握炼气一层的力量,并拥有运用它的手段。
于是,张云寒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归灵诀》。
《归灵诀》中记载了许多炼气初期便可以修习的下品法术。
张云寒选择了其中三道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