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历史:从玄武门对掏开始 第67章 再次获封

作者:糖卿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4 07:34:3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够了!”

崇祯猛地一拍御案,“你们整日里就知道让朕镇压流寇。

钱呢?兵呢?你们谁能给朕变出钱粮来?

谁能给朕派出一支能战的奇兵来?”

他拿起江白的奏报,挥舞着:“现在!有人主动愿意去镇压流寇,还不要朝廷一钱一粮!

只是要一个便宜行事的名义。

你们却在这里百般阻挠。

难道要坐视流寇壮大,威胁京师吗?朕怎么觉得你们一个个居心叵测呢!”

事情闹大了!

崇祯已经动杀念了。

这帮臣子太清楚崇祯的脾性了。

差不多了。

别拱火了。

这些大臣有些还是很怕死的。

有的暗中已经和闯王李自成那边暗通款曲了。

只要闯王军队兵临京师,他们就负责打开城门。

迎接闯王进城!

“臣等万死!”

草!这帮老油条,又开始演习了。

不,应该说每日早朝必做功课。

崇祯看着底下黑压压的头顶,悬着的手,无力地垂下。

能怎么办呢?

难道把这些人都拉出去砍了不成?

那大明也不用管理了。

自己这些年的坚持,忍耐都算什么呢?

崇祯很想下去,朝着他们的脑袋。

一个,一个地踹过去!

他忍!

他崇祯心中有个忍字。

谁能有我崇祯能忍!

最终,这场朝议不欢而散。

崇祯虽然心中极度不满。

但在朝臣的集体反对下,也只能暂时搁置了对江白的授权。

只是下了一道口头的嘉奖旨意,勉励其忠勇。

令其见机行事,固守城池。

旨意传到平县,江白只是淡淡一笑,随手扔到了一边。

“营主,朝廷这是何意啊?”

刘大锤有些愤愤不平。

“无病呻吟罢了,不用管他!”

江白摆了摆手说道,“不管朝廷准不准,我们都要打。

而且,要打得狠!传令下去,按原计划,出兵。”

江字营快速开始运转。

江白不仅线上线下都建立了情报网。

他手上还有一张王牌。

那就是远超流寇的铁一般纪律和军事化训练。

千面狐和黑山雕两个团伙流寇动向一直在江白的掌控之中。

如今的江字营不再使用单纯的竹枪长矛阵。

核心精兵已装备了缴获并改良的火绳枪。

以及少量试制的前装燧发短铳。

并配备了经过提纯,威力更大的炸药包。

没错!

江白这几个月不仅带领平县流民开荒种田。

还抓工业生产。

流民只要有饭吃,他们才能踏实地跟着你干。

很快战斗打响了。

江白以小股精锐诱敌深入,将“黑山雕”主力引入了地形复杂的洼地。

当流寇大军拥挤在狭窄地带时,两侧高地的江字营火枪队齐射。

虽然射击准头实在难以恭维。

但密集的弹雨在近距离造成的心理威慑还是很不错的。

杀伤性还凑合。

主要敌人太密集了,闭眼瞎开也说不定能爆头。

紧接着,刘大锤率领长枪方阵,从正面碾压过去。

同时,引爆了预先掩埋的炸药包。

一时间“黑山雕”的人马如同热炕上的蚂蚁团团转,没有了方向。

黑山雕当场被斩杀。

“千面狐”不愧是个老狐狸。

见势不妙,仓皇逃窜。

若换其他官军来围剿,说不定他就能逃出生天了。

可惜,他碰到的是江白所率领的江字营精锐。

一支骑兵队早已埋伏在千面狐撤退的路上,等待他的到来。

一番战斗后,千面狐变成了一只死狐。

此战,并非击溃,而是彻底的歼灭。

两股流寇数万乌合之众,被斩杀超过三分之一,余者尽数跪地投降。

江白下令,将其中罪大恶极的头目公开处决。

流民打散编入屯田营。

开始了劳动改造和思想转化。

屯田营顾名思义就是开荒种田的。

这些人属于江字营编外成员。

还没有端上铁饭碗。

他们若想加入江字营,需要经过三个关卡的考核。

第一个就是要会开荒种田。

第二个就是思想觉悟考核。

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就是服从,绝对的服从。

消息传出,北直隶南部震动!

官军多年无可奈何的巨寇,竟被平乡伯一战而定,干净利落!

捷报详细清单,再次加急送到了京师。

这一次,文华殿内的气氛截然不同。

崇祯拿着那份捷报又激动了!

斩首数千,俘获无数,流寇首领被杀。

两地流寇势力被肃清。

这是大捷啊!

而且没花朝廷一两银子!

崇祯看着着殿下的群臣,声音压抑不住的兴奋:

“捷报啊!平乡伯江白,大破北直隶周边流寇!

此乃社稷之福,朕心甚慰!”

周延儒,陈新甲等人面面相觑,脸色难看至极。

他们万万没想到,江白不仅敢打,而且真能打出如此战果!

这记响亮的耳光,抽得他们哑口无言。

历史上,周延儒被赐死,陈新甲处斩于市。

二人死法截然不同。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军第四次破关入塞,兵锋直指京师。

京师再次戒严。

作为首辅的周延儒,在崇祯和舆论的压力下,被迫亲自出京“督师”,抵御清军。

可其并没有积极备战,却终日与幕僚饮酒作乐。

还不断向朝廷发送“捷报”。

谎称屡战屡胜,击退清军。

实际上,他几乎未与清军接战。

坐视清军在京师附近劫掠数月后,满载而归。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崇祯下旨,勒令周延儒在流放途中自尽。

而陈新甲之所以死,他是替崇祯背锅的。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锦大战惨败后,明朝精锐丧尽,已无力同时应对农民军和清军。

崇祯帝授意陈新甲,秘密与清廷进行和谈,以争取喘息之机。

陈新甲遵旨行事,并将议和的往来文书放在案头。

结果被其仆从误以为是普通战报抄传了出去。

“皇帝竟欲与东虏议和!”

一时间满朝文武议论纷纷,言官们总算找到发挥的地方。

一个个死谏。

为了保全自己的圣明(脸面)。

崇祯选择了矢口否认。

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陈新甲一个人身上。

尽管陈新甲上书自辩,声称自己完全是奉旨行事,并出示了崇祯的手谕。

但崇祯为了平息众怒,坚决不承认。

最终,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将陈新甲处斩于市。

陈新甲之死,是崇祯极端自私,刻薄寡恩,缺乏担当的体现。

他让大臣去办最脏,最危险的差事。

一旦事情败露,立刻将其作为替罪羊抛弃。

以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权威和名声。

所以说,到了崇祯后期很多人都是被逼迫办事的。

而真心办事的人,少之又少。

因为无论成败,风险极高!

此时,文华殿内,只有崇祯一个人在滔滔不绝。

“此前,诸位皆言江白嚣张跋扈,恐怕难以驾驭。”

崇祯的声音很冷,

“如今,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朕,也告诉你们,什么是忠!什么是为君分忧!”

“如此大功,若不行重赏,岂不令天下忠臣义士寒心?朕意已决!”

崇祯深吸一口气,当众宣布:

“擢升平乡伯江白,为平乡侯,加都督同知衔。

总理北直隶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州县团练事宜。

准其临机专断,便宜行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