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又是一年好光景!

转眼到了贞观十五年春。

一场大型社交活动拉开了帷幕。

文武官员大多都参加了。

李泰坐在李二下首,正高声吟诵新作的诗赋,引来一片赞叹。

“四弟好才情。”

李承乾不知道啥时候走到了李泰的身边,声音很平静的说道。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今日穿着一身简洁的常服,虽行走时仍微跛,但气度从容。

李泰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随即被他掩饰过去了,只见他随即笑道:

“大兄谬赞,听闻大兄近日忙于农事,不知可有佳作让大家品评呢?”

这话看似玩笑,却暗藏机锋。

几位老臣不由皱眉。

李承乾却不恼,端起酒爵浅啜一口:

“为兄愚钝,不及四弟文采飞扬。

不过说起农事,倒真有些进展要向父皇禀报。”

李二听到后,顿时来了兴致,只见他放下酒杯,一脸期待地说道:

“哦?说来听听。”

“京畿三县试种了占城稻,目前长势良好。”

李承乾语气平稳,

“其耐旱特性已显,今岁春旱,受影响远小于其他作物。”

“动用民夫皆按律给付工钱,较预算节省一成半,详细账目、文书,皆已备案。”

这番汇报条理分明,数据详实,连房玄龄都不禁点头。

李泰脸色微变,强笑道:

“大兄果然用心了,只是既要处理政务,又要奔波田亩,某担心大兄腿疾加重,令父皇母后忧心。”

这话说得关切,却像一根针,直刺李承乾最痛的伤处。

席间顿时安静下来。

李承乾握着酒杯的手紧了紧,

“四弟挂念,为兄心领。”

他站起身,虽然姿态仍有些不稳,但脊梁挺得笔直:

“我大唐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更以仁孝治天下。

为兄如今只愿为父皇分忧,为天下百姓谋福。

身体瑕疵,何足挂齿?”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最后定格在李泰脸上,语气平和,却字字千钧:

“难道在四弟心中,储君之位,竟是由腿脚是否利索来决定的吗?”

李承乾终于向李泰发出了一次有力的反击。

长孙无忌猛地抬头,眼中精光闪动。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李泰脸色煞白,张口欲言,却一个字都说不出。

李二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只见他的目光从李承乾,移到长孙皇后欣慰的神情。

最后落在始终稳如老狗的江白身上。

许久,他缓缓露出一个笑容。

似乎多年的心中担子在这一刻放了下来。

“太子今日所为,朕都看在眼里。”

李二声音响彻宴席,“赏东宫属官绢帛百匹,魏王……”

他看向下方有些抬不起头的李泰,语气转冷:

“关心兄长是好事,但需心诚,日后当谨言慎行。”

退场后。

李承乾快步追上江白,他有些激动,

“太师,原来站着说话,腰杆是可以挺直的。”

“殿下!”

江白行了一个交叉礼,“您今日站的,比任何人都直。”

李承乾的成长,江白都看在眼里。

一切都在按照他期待的方向发展。

李承乾也断了和之前的一些纨绔子弟的交往。

特别是杜荷,房遗爱之流。

更是阻断了他和侯君集等武将的交集。

当然,江白只是隐喻了历史典故。

并不会傻到提其姓名。

这些李承乾自己都会去思考。

若有遗漏,江白再去补缺。

这一年里,江白不仅要教导太子,还把自己的一些本领教给长子江平。

未来,江白还会把自己的商业版图交给次子江安。

江白的爵位,江平是可以继承的。

一个在朝堂,一个把控商业,江白也算是对老江家最好的交代了。

他想再干个十来年,就和李二请辞,带着苏婉儿周游列国。

江白是一个实干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

李承乾已经整个人从负面的情绪和焦虑泥潭中走了出来。

现在的他,虽不及当年的天策上将李二。

可却是这些皇子中,最耀眼的一个。

不论是政绩,还是品行已经够得上一个合格的储君。

李泰几次反击,都被东宫这边轻松化解。

李二心里已经明白,自己的这个四子,是很聪明。

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尽管支持魏国李泰的大臣有不少。

可在江白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群跳梁小丑,难登大雅之堂。

几个回合下来,这些人就败下阵来了。

论军事能力,先不说李二,就江白身边的张大彪他们这些人都应付不了。

还在对方身上栽了个跟头。

他们以为张大彪这个190CM的大汉,就是个头脑简单的人。

可惜,他们太天真了。

他的智谋虽不及江白,但也不是这些人能随便揉捏的。

在政治斗志上,江白同志可是有着双料间谍的历史经历。

更是有着大航海的阅历和眼界。

那些人怎么也想不通的是,江白为何每次都能未卜先知。

没办法!

谁让人家知道历史剧情呢!

若换作其他不知道后续剧情的玩家来和这些老狐狸们玩。

估计早败下阵来了。

武力、武力打不过。

玩政治手段也是被降维打击。

论后台?

谁有李二牛!

一时间,朝堂上的一些人,特别是世家门阀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江白只能结交,绝不要站在他的对立面。

换句话说,就是江白支持谁,就跟着他梭哈就行。

别再另立灶台了。

太子李承乾的屁股稳了!

朝堂斗争少了。

一片欣欣向荣。

那么就开疆扩土吧!

西边除了吐蕃没有被征服外。

至少目前来看,他还是表现上和大唐客客气气。

其他周围小国很知趣,在几个稍微强大的西域国家被大唐相继灭了后。

他们夹起尾巴像一条哈巴狗一般,对着大唐摇尾乞怜。

朝贡,称臣,只为和平延续下去。

可总有一些不配合的国度。

就比如高句丽。

倭国也不是好鸟。

虽然他们也派出了使臣来大唐建立友好的外邦关系。

但,江白知道这些人骨子里有着叛逆和征伐的基因。

不去敲打一下是不行的。

于是,东征拉开了序幕。

而等待江白的,其中有身在高句丽和倭国的轮回玩家们。

他们似乎也在等待着大唐军队的到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