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江白的计划很快就取得了进展。
一个僧人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他就是与死者生前接触过,二人还有过一段时间的交流。
不管是不是他,先抓捕再说!
很快,僧人成功被抓捕归案。
江白作为这起双边摩擦事件中大唐代表,参与审讯了此人。
经过他的巧妙审讯。
具体用了什么妙招,就不详细描述了。
最终,僧人供认是受神庙大祭司指使,怂恿死者去挑衅唐人。
并派人在混乱中用淬毒匕首下手,嫁祸给唐军。
真相终于大白!
江白迅速行动。
他知道眼下就是和时间赛跑,谁先跑赢了,谁就胜出。
他一方面让张大彪将证据巧妙地泄露给林邑国的中立贵族和民众,引发了舆论哗然。
另一方面,他又调遣舰队部分精锐水师在海上列阵,摆出威慑姿态。
同时邀请摄政王和王子梵志的代表,以及林邑国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
共同来到港口,举行了一场公开的真相听证会。
不得不说,江白的三步棋下的是妙不可言。
舆论、军事威压、公开听证会,无论哪一样少了,都觉得不完美。
此刻,江白把这些年在大唐朝堂上用的权谋彻底施展到了林邑国。
也不知道是该替林邑国那些反派们高兴呢,还是默哀。
会上,江白逻辑严密,证据确凿,将阴谋层层剥开。
在人证物证面前,摄政王一派的阴谋暴露无遗,顿时陷入被动。
“大唐无意干涉林邑内政,但亦不能容忍有人蓄意破坏两国邦交。”
江白环视众人,语气不急不缓,
“某代表大唐支持梵志王子继承大统,乃是因为其名正言顺,且心怀仁德,必能引领林邑走向安定繁荣。”
眼见大势已去,摄政王帕拉瓦在内外压力下,只得认罪伏法。
因为他发现昔日支持他的一些贵族和长老们纷纷倒戈。
他已经无路可走。
王子梵志在大唐舰队的见证和国内支持者的拥戴下,顺利登基。
新王梵志对江白和大唐感激涕零。
在盛大的登基典礼暨和平盟约仪式上,他郑重宣布:“自今日起,林邑与大唐永结盟好,世代为兄弟之邦!
占补罗港及境内所有良港,永远向大唐商船开放,减免税赋,并提供一切便利!”
一场针对江白一行的危机,就这么被他巧妙化解了。
固然,若大唐舰队强行用武力介入,相信最终也能取得胜利。
可林邑国的大象军团可不是吃素的。
那是让战马都恐惧的存在。
有人会说,把战马的眼睛蒙上,然后发起冲锋,定会取得胜利。
那好,我们通过不同地形来推演一下象兵对战骑兵的损耗比。
虚拟战场。
NO.1:平原正面决战(对林邑象兵最有利)。
开阔平原,林邑军可摆开象兵阵型。
林邑国那边的战术,以象兵为核心中央突破,步兵跟随扩大战果。
而大唐骑兵这边,可能会在初期因战象的威慑出现混乱,但唐
军若是名将指挥绝不会选择硬碰硬。
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就是唐军失败。
若指挥不当,正面骑兵冲锋会遭到毁灭性打击,马匹受惊,阵型溃散。损耗比可能高达 5:1甚至更高。
还有一种就是惨胜!
唐军以重步兵结阵(如陌刀队)硬抗象兵冲击,承受巨大损失后,再由两翼骑兵包抄。
损耗比可能接近 1:1.
但唐军能用更高的组织度和兵力消耗掉林邑珍贵的战象。
难道就没有一种或其他多种地形适合唐军冲锋的吗?
还是说,唐军会运用更多,更智慧的方式轻松取得胜利呢?
有!
还很多!
NO.2:复杂地形或唐军设伏(对大唐最有利)
这是一片丘陵、林地、河网地带,或唐军事先设好的埋伏圈。
大唐战术配置如下:
远程火力打击:使用床弩、投石车发射火箭、巨石,重点攻击象腿和驾驭者。
神射手点杀象奴。
先锋小队,派出精锐死士,携带火油、爆竹等,潜入阵前惊扰战象。
机动迂回,麻雀战,骑兵避开象兵正面,利用速度攻击其侧翼和后方的步兵。
而林邑一方象兵在复杂地形中寸步难行,成为固定靶子。
最终的结果就是,唐军将以极小代价赢得胜利。
受惊的战象四散奔逃,反而践踏林邑自己的军队。
损耗比可能达到惊人的 1:5甚至 1:10。
林邑军全线崩溃。
这是最可能出现的场景,因为大唐将领绝不会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NO.3:长期消耗与综合国力对抗。
战争不止一次战役,而是长期的征服与反征服。
大唐一方的优势:
唐军是步、骑、弓、弩、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的。
面对象兵,他们会迅速调整战术,而非一味用骑兵对冲。
大唐的武器装备(如先进的弩)远超林邑。
大唐能承受较高的士兵伤亡,并快速补充兵员和战马。
而林邑损失一头战象和象奴,都是难以弥补的。
若只是单一的一场战役。
林邑国象兵部队还能有些优势。
可若对方和大唐打消耗长久战。
对不起,他们只有被灭国的份!
这主要的因素有几点。
他们象兵战术过于单一了。
而且他们也过于依赖象兵。
一旦象兵战术被大唐军方破解。
他们整个军队在唐军铁骑下将无力抵抗。
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林邑区区一个小国,他们的国力能有多强呢?
与巅峰时期的大唐比,一场突然的象群袭击说不定能取得建树。
可若是长期如此。
你小小林邑难道有几十万头大象不成?
要知道,打仗可不仅仅靠战马,人才将领才是稀缺的。
那些象奴,就像修仙世界中的驭兽师。
死一个就少一个。
短期内上哪里补充。
虽说没有飞行员那么稀缺,但绝对比会骑在战马上冲杀的骑兵要稀缺的多。
所以,长久战,在经历初期的不适后,唐军会迅速找到对付象兵的有效方法。
战争将演变为大唐对林邑的逐步蚕食和征服。
整体战争的损耗比会逐渐向大唐倾斜。
最终可能维持在 1:2或 1:3,唐军全灭碾压对方!
刚说不练。
上真实题材!
南宋时期。
宋象州之战,岳飞部将王贵用强弩和火攻大破大理象兵。
还有蒙古当时入侵东南亚时候。
他们面对东南亚各国的象兵,通常采用远程射击。
尤其是射象奴,设置障碍物和火攻的方式,屡次获胜。
总之,若林邑象兵与大唐骑兵发生战争,大唐的胜算远高于林邑。
这里面就可以看出江白的政治手腕如何了。
他在当时那种危机之下。
并没有冲动地对林邑用兵。
而是以小博大,靠智谋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不战而屈人之兵,并将林邑转化为盟友,才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智慧。
江白取得了林邑国王的信任。
那他能够在这个国家找到治疗长孙皇后气疾的良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