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臣轶事 第10章 宫廷风云

作者:作家零鸱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9:21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第三十七章《阿房宫赋》与《六国宫阙》

“及至渭南上林,乃起朝宫之崇。阿房初成,震曜苍穹。四阿重檐,若鹏垂云。五百步横陈星野,五十丈直扪辰宫。下辇则阶生雷动,登楼则袖卷虹霓。金柱蛟盘,银楣凤翥。上阶璇玉,下砌玄珉。日晷移檐而七政易,铜漏滴檐而九霄寒。”

《阿房宫赋》体现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工程的浩大繁复。前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分作上下两层,上层可以坐万人,下层室内空间可以树五丈高的大旗。四面有回廊环绕。殿下筑一通道,直达南面的骊山,在骊山之巅竖起华表,作为整个朝宫的阙门。

《六国宫阙》

“复道横空,阁道骊翔。仿齐楚之形制,写燕赵之垣墙。韩娥击筑,赵女鸣筝。魏鼎承露,楚佩锵鸣。镜湖吴舫,蓟丘燕旌。二百余殿各逞巧,三十六郡尽输珍。六国笙歌同一阙,九州车书共此城。”

六国宫陆续建成之后,那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仿佛是大地上崛起的一座神秘巨城。秦始皇的行迹,自此变得更加诡秘莫测,宛如隐匿于云雾之中的神龙,让人难以捉摸。

平日罢朝之后,是很难知道他在哪座宫殿中的。咸阳附近二百余里之内,那一片片宫殿错落有致,却又深似沧海,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始皇帝来往于各宫之间,常走复道。那复道犹如一条神秘的空中通道,上面有顶棚遮挡风雨,左右有墙壁阻隔外界窥视。当秦始皇的御驾在这复道上穿梭往来时,一切交通都在隐秘之中进行,全不为外人所见,仿佛他已超脱于尘世之外,独处于一个属于自己的神秘世界。始皇命各宫都精心设置帷帐,那帷帐皆由上等丝帛制成,轻柔飘逸,又不失庄重典雅。帐内悬挂着钟鼓,那钟鼓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仿佛在静静诉说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除了这些,还有将宫殿内的私密空间巧妙地分隔开来,既保证了居住者的尊严,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其余一切御用物品,更是一应俱全,无一遗漏。

第三十八章宫廷风云

秦始皇今日或许到甲宫,明日又可能前往乙宫。每到一宫,那奢华的享受便如潮水般涌来。吃的皆是山珍海味,由顶尖的御厨精心烹制,色香味俱佳;穿的是绫罗绸缎,绣工精细,图案华美,尽显皇家风范;用的是稀世珍宝,从精美的器具到华丽的装饰,无不彰显着始皇的尊贵地位。而那些陪伴在侧的美女们:宋妃、齐美、吴姬、赵女们,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婷婷袅袅。她们身着华丽的服饰,面容娇艳,眼神中透露出对天子的殷切期盼,盼望着能伺候天子龙颜,得到那至高无上的恩宠。

然而,在这众多的美女之中,真正能够得偿所愿的却寥寥无几。有几个侥幸盼到天子临幸的,便仿佛得到了世间最大的恩赐,总算不枉此生,承受到了一点圣天子的雨露。但即便如此,这种恩宠也不过一年一度,如同昙花一现,短暂而又珍贵。而更有无数零气美人,她们在这深宫中苦苦守候,岁月在她们的脸上刻下了沧桑,却始终盼不到一次御驾临幸。她们只能在寂寂深宫中,独自度过一个又一个良夜,满心的哀怨无处诉说,徒落得深宫寂寂,良夜凄凄。

这深宫中,仿佛处处都弥漫着怨女们的幽幽叹息,而宫外,却又有着无数旷夫在默默守望。

然而,今天秦始皇并没有去六国宫那些宫粉群里行乐,因为这天,对于整个秦国来说,正发生着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焚烧诗书简策,抓捕、处斩儒生。所以秦始皇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亲自在咸阳宫的金銮殿上坐镇,以防不测。

第三十九章歌火两重天

而在不久前,由廷尉提拔为丞相的李斯,此刻也在御驾前小心翼翼地侍候着。他深知此次事件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的目光不时地在始皇和周围环境之间游移,警惕地看着任何可能出现的异动。

宫外在焚烧诗书,熊熊烈火吞噬着那些承载着无数智慧与文化的诗书简策。火焰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天空,仿佛要将一切旧的思想与文化都彻底毁灭。同时,数百名被认定为宣扬百家说、妖言惑众的儒生被抓捕起来,等待着腰斩的残酷刑罚。那一声声悲愤的呼喊在空气中回荡,却无法改变他们既定的命运。

然而,宫内却仍旧歌舞升平,宴乐如故。那欢快的歌舞与宫外的惨烈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金銮殿上,气氛庄严肃穆。始皇帝端坐在御座之上,用深邃而冷峻的目光洞察世间万物,仿佛能穿透一切。他的心中究竟在想着什么?是对儒家思想的深深忌惮,还是对巩固皇权的执着追求?旁人一无所知。

殿侧有一台,台上坐满了乐工、伎人。他们神情专注,演奏着一派熙熙细乐。那悠扬的音乐在宫殿中回荡,却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那股紧张与压抑。

台上有十二巨人在奏乐,这十二巨人身形魁梧,犹如变异物种降临人间,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手持乐器,动作整齐划一,每一次奏响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震撼人心。他们的面容冷峻而庄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皇权的敬畏与忠诚。

第四十章十二铜人乐

秦始皇二十六年灭六国,统一天下,山河尽归,四海仰仪。

就在这一年,临洮之地,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奇异景象—十二巨人现世。这十二巨人,身形巍峨,每人身高竟达五丈,好似巨人降世,俯瞰苍生;其足大六尺,每一步落下,都似能在大地留下深深的印记。天官观此异象,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预示着大秦的兴盛与繁荣将如这巨人一般,坚实而不可动摇。

此时,天下兵器都收聚于咸阳。那堆积如山的兵器,犹如无数座矗立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始皇帝站在这一片“兵器之海”前,心中正为如何妥善处置这些兵器而犯愁。听闻天官所报的瑞兆后,始皇帝那睿智的圣心忽然一动,仿佛在冥冥之中得到了某种启示。他当即决断,将这些所收兵器销熔,按照十二巨人的模样精心铸成铜人,然后庄重地立于宫外。这十二铜人,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秦的尊严与荣耀,向世人彰显着大秦的赫赫威势。

与此同时,始皇帝又命乐工巧匠在宫内也铸十二位铜人。宫内这十二铜人的形象,虽与宫外的十二个铜人相似,但大小姿态却各有千秋。它们环席列坐,宛如一场盛大的音乐盛会即将开场。每一铜人高三、五尺,身姿优雅而庄重。身上穿着华丽的乐工服饰,那精美的纹饰、绚丽的色彩,在灯光的映照下,折射出迷人的光辉;挂着玉佩的丝带,随着微风的轻拂,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美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