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春,成都武侯府的青石阶前,两株百年桃树正逢花期,粉白花瓣如云霞垂落,沾了晨露的花苞在风里微微颤动。诸葛亮身披赭色鹤氅,手中一柄北斗七星剑斜指地面——此剑乃蜀地铸剑名师历时三载所制,剑脊嵌七枚寒铁星纹,剑镡以青铜铸就,刻着先帝亲题的“忠武”二字,出鞘时自带一股清冽剑气。
自从平定南中七郡,南抚夷越后,军资所出,国以富饶。现曹丕已死,曹叡小儿不足挂齿,是时侯攻取中原,争霸中原了,武侯思之。
他缓步走到桃树下,足尖点地,身形忽转,七星剑随腕而动,起手便是“八阵剑法”的“乾卦·天冲”式。剑尖划破空气,带起的气流竟将飘落的花瓣引向半空,剑招连变,“坤卦·地载”“坎卦·水洊”“离卦·火丽”次第展开,只见他身影在桃枝间穿梭,剑风呼啸处,漫天落英似有灵性,盘旋着排列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八卦阵形,阵眼处恰是那柄斜插地面的七星剑,剑镡上“忠武”二字被花瓣覆了薄薄一层,如覆霜雪。
“丞相!”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姜维身披玄甲,甲胄上还沾着未干的尘土,显然是刚从边关疾驰而归。他几步跨进院门,单膝跪地,声音带着难掩的急切:“司马懿亲率二十万大军出长安,现已过郿县,兵锋直抵渭水!”
诸葛亮收剑回鞘,动作缓而稳,最后一缕剑风扫过,空中的花瓣阵轰然散开,一片粉桃恰好落在剑镡的“忠”字上。他低头看了眼那片花瓣,指尖轻轻拂过,语气平静却藏着沉郁:“伯约可知?自先帝永安托孤,亮在这府中舞剑五年,等的便是这一决战。”
于是《出师表》上奏刘禅。
第一节首出祁山
街亭隘口,两侧是陡峭的悬崖,中间一条窄道仅容两马并行,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然蜀军大寨却扎在隘口西侧的南山上——马谡身披银甲,手持令旗,立于山顶瞭望台,望着山下王平率军在隘口处加固营垒,嘴角露出不屑的冷笑。
“参军!”王平策马奔上山,勒住缰绳时马身人立,他翻身下马,急步走到马谡面前,抱拳劝谏:“南山水源在山脚下,若魏兵断我水道,我军必困!当依丞相所嘱,在隘口筑垒,扼守要道才是!”
马谡抚须轻笑,指了指身后的《孙子兵法》竹简:“幼常熟读兵书,岂不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我军据山而守,魏兵仰攻,累死他们也难破我营寨!你这夯货,懂什么兵法?”说罢挥挥手,令亲兵将王平架离瞭望台,“再敢扰乱军心,军法处置!”
王平被架下山时,望着山顶飘扬的“马”字大旗,急得顿足,却无可奈何。
三日后,司马懿率魏军主力抵达街亭,听闻马谡舍水上山,抚掌大笑:“马谡小儿,徒读父书耳!张郃,你率三万精兵,围南山断其水道,其余兵马守住隘口,困死蜀军!”
张郃领命,即刻率军绕至南山脚下,将水源牢牢控制,又在山周筑起栅栏,竖起云梯佯攻,实则只围不打。山上蜀军起初还能靠随身携带的水囊支撑,三日后水囊告罄,士兵们唇干舌燥,嘴唇裂得渗出血丝。到第五日,竟有士兵渴得晕过去,醒来后望着干涸的水洼,只能趴在地上饮自己的尿液,营中一片绝望之气。
“参军!魏兵攻山了!”亲兵连滚带爬地冲进大寨,马谡此时也已渴得头晕眼花,强撑着站起身,却见山下魏军云梯已架上半山腰,士兵们手持刀盾,顺着云梯往上爬。他心中慌了,却仍强作镇定:“放箭!放箭阻拦!”
然蜀军弓箭手早已渴得手臂发软,箭矢射出没了力道,大多落在半空中便坠了下去。眼看魏军要攻上山头,马谡脸色惨白,竟转身要逃,就在此时,山下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火光冲天——是诸葛亮亲率无当飞军夜袭而来!
无当飞军乃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彝人中挑选的精壮组成,个个擅长山地作战。此刻他们赤着双脚,脚掌早已在南中密林里练得如铁似钢,踩着陡峭的崖壁往上攀,指尖扣住岩石缝隙,身形如猿猴般灵活,夜色中只看见一道道黑影在崖壁上移动,悄无声息地靠近魏军后营。
“杀!”随着一声呐喊,彝兵们突然从魏军后营的栅栏外跃入,手中的短刀在火光下闪着寒芒,直劈魏兵后心。魏兵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
与此同时,关兴、张苞双骑从东侧冲入魏军阵中。关兴手持父亲关羽留下的青龙偃月刀,催马向前,刀光一闪,便将一名魏军校尉的头颅劈飞;张苞紧随其后,丈八蛇矛横扫,数名魏兵被挑飞出去,两人一左一右,如猛虎下山,所过之处,魏兵纷纷倒地。
“张郃老贼!可敢与我一战!”一声大喝从阵外传来,只见赵云身披白袍,手持银枪,胯下白龙马踏着烟尘而来。张郃听闻是赵云,心中一凛,却也不甘示弱,挺丈八蛇矛迎了上去。
银枪与蛇矛相撞,“当”的一声脆响,火星四溅。赵云虽已年近七旬,枪法却丝毫不减当年,枪尖如梨花纷飞,“梨花枪”的“三花聚顶”式直刺张郃面门;张郃挥矛格挡,矛杆缠住枪尖,想将赵云的枪挑飞,却不料赵云手腕一转,枪尖突然下沉,直刺张郃马腹。张郃急忙勒马躲闪,马身一侧,赵云的枪尖擦着马腹划过,带起一道血痕。两人你来我往,斗了三十余回合,张郃渐渐力不从心,额头渗出冷汗。
然山下的激战终究没能挽回败局——山上的马谡见魏军大乱,竟带着亲兵弃营而逃,蜀军没了主帅,顿时溃不成军。诸葛亮在山下见此情景,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满是痛心。
三日后,蜀军撤回汉中。中军大帐内,马谡被五花大绑地带了进来,他跪在地上,头垂得很低,不敢看诸葛亮。帐外,王平、赵云、关兴、张苞等将皆沉默站立。
诸葛亮坐在案前,手中拿着先帝临终前写的手诏,上面“马谡不可大用”六个字格外刺眼。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沙哑:“马谡,你违背将令,舍水上山,导致街亭失守,蜀军大败,按军法当斩。”
马谡抬起头,泪流满面:“丞相,末将知罪!只求丞相照顾好末将家人……”
诸葛亮挥了挥手,令刀斧手将马谡押出去。帐外传来一声斩讫,他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望着帐外的天空,喃喃道:“先帝,亮愧对您的嘱托!愧对蜀军将士!”
第二节陇上争麦
建兴七年夏,渭水之滨的陇上地区,万亩麦田金黄一片,风吹麦浪,沙沙作响。司马懿的魏军大营就扎在麦田北侧的渭水岸边,营门紧闭,城楼上的“魏”字大旗迎风飘扬。自蜀军再次出祁山以来,司马懿便下令闭门不战,只派斥候打探蜀军动向。
中军大帐内,诸葛亮手持羽扇,望着案上的地图,眉头微蹙。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供应是最大的问题,如今陇上麦子成熟,若能割取麦子作为军粮,便能解燃眉之急。他转头对姜维道:“伯约,你率五千士兵,明日一早去陇上割麦,记住,在麦田深处埋下元戎连弩,若魏兵来劫粮,便给他们一个教训。”
姜维领命而去。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五千蜀军士兵便扛着镰刀,来到陇上麦田。他们动作迅速,割下的麦子捆成捆,堆在麦田边缘。与此同时,另一队士兵则在麦田深处的麦垄间埋下元戎连弩——这种连弩一次可发九箭,箭上涂有剧毒,威力无穷。
消息很快传到魏军大营,司马懿坐在帐中,听着斥候的禀报,冷笑一声:“诸葛村夫,想割麦充粮?太天真了!司马师,你率一万骑兵,去劫了他的粮草!”
司马师领命,即刻点齐一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向陇上麦田奔去。快到麦田时,他远远望见蜀军士兵正在割麦,心中大喜,催马向前:“杀!把蜀军的粮草抢回来!”
魏军骑兵如潮水般冲向麦田,就在此时,麦田深处突然传来“咻咻”的破空之声——是元戎连弩发射了!九支弩箭成一排,如流星般射向魏军骑兵,魏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倒地,中箭者瞬间便浑身发黑,口吐白沫而死,如割草般倒下一片。
“有埋伏!撤退!”司马师大喊,可已经晚了。姜维手持银枪,从麦田里跃出,直奔司马师而来。他的银枪如一道闪电,直刺司马师的面门,司马师急忙挥刀格挡,却不料姜维枪尖一转,挑向他的头盔。“哐当”一声,头盔被挑飞,司马师的头发散乱,狼狈不堪。
就在此时,魏延率领一队步兵从西侧杀来,他手持一把血刃刀,刀身通红,是用百炼精钢打造而成。他大喝一声,冲向魏军的“魏”字大旗,刀风凌厉,一刀便将旗杆劈断。“魏”字大旗轰然倒地,魏军士兵见状,更是军心大乱。
司马师见势不妙,不敢恋战,带着残兵仓皇逃回大营。城楼上的司马懿看到这一幕,脸色铁青,却仍强作镇定,对着蜀军的方向大喊:“诸葛村夫,只会用这些阴谋诡计,算什么英雄!”
诸葛亮坐在轮车上,在麦田边缘看着魏军溃逃,羽扇轻摇,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仲达,兵者,诡道也。你闭门不战,难道就光明正大吗?”
第三节木牛流马
建兴九年春,斜谷道中,雾气弥漫,山道崎岖难行。蜀军的粮草运输队正艰难地前行,士兵们背着沉重的粮袋,气喘吁吁。就在此时,前方传来一阵欢呼声——诸葛亮带着工匠们赶来了,身后跟着数十辆奇特的器械。
“丞相!这是什么?”士兵们围了上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器械。只见它们有的形似牛,有的形似马,皆由坚木制成,牛身粗壮,牛角弯曲,四蹄踏着木轮;马身狭长,马蹄下装有铁爪,看起来十分精巧。
诸葛亮笑着解释:“此乃木牛流马,专为运输粮草所制。木牛可驮粮千斤,日行百里,不需喂食;流马能踏水而行,渡河如履平地。有了它们,我军粮草运输便再也不用愁了!这是我在南征时,在南中专门打造的”。
说罢,他令工匠演示。只见工匠转动木牛身上的机关,木牛便缓缓向前行走,步伐稳健,驮着的粮袋纹丝不动;流马则被推入旁边的小河中,马蹄在水面上轻轻一点,便如履平地般渡过了河,身上的粮草丝毫未湿。士兵们见状,纷纷欢呼起来。
更令人称奇的是,木牛流马的腹内还藏着暗格,里面装有火药。诸葛亮说:“若遇魏兵劫粮,只需点燃暗格中的引线,木牛流马便会爆炸,给魏兵一个措手不及。”
消息传到魏军大营,司马懿听闻后,十分好奇,令斥候偷偷绘制木牛流马的图样,然后召集军中工匠,仿造木牛流马。工匠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仿造出了一批木牛流马。司马懿见仿造成功,大喜过望,令士兵用仿造的木牛流马运输粮草。
可他不知道,诸葛亮早已在木牛流马的机关中暗藏玄机——仿造的木牛流马看似与蜀军的无异,实则机关被做了手脚,只要转动特定的机关,腹内的火药便会被点燃。
当夜,魏军大营内一片寂静。突然,几声巨响打破了宁静——是仿造的木牛流马爆炸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粮草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魏兵们从睡梦中惊醒,纷纷奔出营帐救火,可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扑灭。一夜之间,魏军的粮草尽焚,营寨也被烧毁了大半。
司马懿站在营中,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捶胸顿足,懊悔不已:“诸葛村夫,又被你算计了!”
第四节巾帼遗恨
建兴十二年春,渭原之上,蜀军与魏军已经对峙了百日。司马懿依旧闭门不战,任凭蜀军在营外叫阵,始终坚守不出。诸葛亮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心中焦急,想要尽快与魏军决战。
这日,诸葛亮召来一名使者,令他带着一套巾帼妇人之衣,前往魏军大营,送给司马懿。使者领命而去,来到魏军大营外,高声喊道:“我家丞相有礼物送给司马大都督!”
司马懿听闻后,令士兵将使者带入大营。使者将巾帼妇人之衣呈上,说道:“我家丞相说,大都督闭门不战,如妇人一般,特送此衣,望大都督穿上。”
帐内的魏将们听闻后,个个怒目圆睁,纷纷喊道:“诸葛村夫欺人太甚!大都督,我们出兵教训他!”
可司马懿却十分平静,他拿起巾帼妇人之衣,仔细看了看,然后笑着说:“丞相知我,真乃我的知己也!”说罢,他当着使者和众将的面,慢条斯理地穿上了妇人之衣,还整理了一下衣襟,神态自若。
使者见状,十分惊讶,只好告辞返回蜀军大营。诸葛亮听闻司马懿的反应后,也愣了愣,随即叹了口气:“仲达之心,深不可测啊!”
夜半时分,魏军大营内一片寂静。司马懿换上夜行衣,蒙住面部,悄悄溜出营寨,避开蜀军的巡逻士兵,潜入了蜀军大营。他来到诸葛亮的中军帐外,帐内还亮着灯,隐约能看到诸葛亮的身影。
“仲达既然来了,何不进帐一坐?”帐内传来诸葛亮的声音。
司马懿愣了一下,随即掀开帐帘走了进去。帐内,诸葛亮坐在案前,案上摆着一副棋枰,油灯昏暗,映照着他苍白的面容。“丞相早已知道我会来?”司马懿问道。
诸葛亮笑着点了点头,指了指棋枰对面的座位:“仲达请坐,我们来对弈一局。”
司马懿坐下,拿起黑子,落下一子:“丞相这盘棋,下的是北伐大业吧?”
诸葛亮拿起白子,落在棋枰上,回应道:“仲达这盘棋,下的是曹魏江山。”
两人对弈起来,黑子如乌云压城,步步紧逼;白子似星罗棋布,从容应对。棋枰上的每一步,都暗合两军的军阵——司马懿落子,对应魏军的进攻;诸葛亮落子,对应蜀军的防守。
下到中盘,司马懿看着棋枰,突然开口:“丞相事必躬亲,每日食不过数升,夜不过三更,如此下去,身体能支撑多久?”
诸葛亮手中的白子停在半空,沉默片刻,然后落下一子,叹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亮只求能为汉室多尽一份力,至于身体,早已置之度外。”
司马懿看着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敬佩,有惋惜,也有一丝无奈。他知道,诸葛亮是他此生最大的对手,也是唯一的知己。
第五节上方谷火
建兴十二年秋,上方谷内,草木枯黄,谷口狭窄,谷内宽阔,是一处天然的伏击之地。诸葛亮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决定在此设下奇计,诱杀司马懿。
他令士兵在谷内堆满干柴、火药、硫磺,然后故意放出消息,说蜀军的粮草都藏在上方谷中。司马懿听闻后,果然心动——蜀军粮草短缺,若能烧掉蜀军的粮草,蜀军必不战自溃。
这日,司马懿亲自率领魏军主力,向上方谷进发。来到谷口,他看到谷内果然堆放着许多粮草,心中大喜,令士兵们冲入谷中。魏军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冲进谷内,就在此时,谷口突然传来一声喊杀——蜀军士兵们将谷口堵住,切断了魏军的退路。
“仲达!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诸葛亮站在谷口的山坡上,手持七星剑,剑尖指向谷内的司马懿。
司马懿见状,心中大惊,知道自己中了埋伏,急忙令士兵们撤退,可谷口已被堵住,根本无法出去。
诸葛亮举起七星剑,对着天空大喊:“苍天若佑汉室,今日便助亮诛杀此贼!”话音刚落,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七星剑的剑尖竟闪过一道电光。他挥剑向下,谷口的蜀军士兵们立刻点燃了火箭,火箭如流星般射向谷内的干柴。
“轰!”火箭点燃了干柴,瞬间燃起熊熊大火。谷内的火药、硫磺被点燃,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魏兵们被大火包围,纷纷惨叫着四处奔逃,有的被烧死,有的被爆炸的气浪掀飞,场面惨不忍睹。
司马懿站在谷内,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心中绝望。他仰天长叹:“天要亡我司马懿吗?”
可就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水浇在大火上,火势渐渐减弱,最后竟被雨水浇灭了。
司马懿看着眼前的景象,先是一愣,随即仰天狂笑:“天不助汉!天助我魏!诸葛村夫,你的计谋终究敌不过天命!”
诸葛亮站在山坡上,看着突然降下的大雨,身体晃了晃,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染红了胸前的鹤氅。他踉跄着后退几步,从山坡上摔了下去,幸好被身边的姜维扶住。他望着谷内狂笑的司马懿,眼中满是不甘,喃喃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佑汉,亮……无能为力了……”
第六节星落秋风
五丈原蜀军大营,中军帐内弥漫着浓郁的药味。诸葛亮躺在病榻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已是油尽灯枯。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令亲兵将姜维、魏延、杨仪三人召进帐内。
三人来到帐内,看到诸葛亮虚弱的样子,心中悲痛,纷纷跪下:“丞相!”
诸葛亮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然后从枕下取出三份文书,分别递给三人:“伯约,此乃连弩改制图,你按图改制,可增强蜀军战力;文长,此乃子午谷奇袭策,若日后有机会,可依此计行事;威公,此乃退兵八阵图,我死后,你率蜀军撤退,按此图布阵,可保蜀军安然返回汉中。”
三人接过文书,泪水夺眶而出:“丞相放心,末将定不辱命!”
诸葛亮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他令亲兵扶他坐起身,来到帐外。夜空中,繁星点点,可代表他的那颗将星却摇摇欲坠,光芒暗淡。他取过亲兵手中的焦香酒,缓缓洒在地上,对着天空拜了三拜,声音沙哑:“亮受先帝托孤之重,欲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可天不假年,亮再不能临阵讨贼矣!先帝,亮对不起您!”
就在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马嘶声,只见老将赵云身披白袍,骑着白龙马,从帐外冲了进来。他的白袍上染满了鲜血,甲胄也有多处破损,显然是经过了一场激战。
“丞相!”赵云翻身下马,急步走到诸葛亮面前,单膝跪地,“某从南中带三万彝兵来援!路上遇到魏兵阻拦,厮杀了一路,终于赶到了!”
诸葛亮看着赵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伸出颤抖的手,抚上赵云的手背:“子龙……当年长坂坡,你单骑救主,何等英勇……如今……你也老了……”
赵云听到这话,泪水直流:“丞相,某虽老,仍能为汉室征战!丞相千万不要有事!”
诸葛亮笑了笑,想要再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再也说不出来。他的头微微一歪,手中的羽扇从指间滑落,掉在地上,发出一声轻响。
帐内众人见状,纷纷跪地痛哭:“丞相!”
第七节木像退敌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按照他的遗命,率领蜀军悄悄撤退。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亲自率领魏军追击。
蜀军撤退到剑阁,剑阁地势险峻,山道狭窄,易守难攻。杨仪令士兵们在山道上布置防御,然后按照诸葛亮留下的退兵八阵图布阵。
司马懿率领魏军追至剑阁,远远望见山道上有一辆轮车,轮车上坐着一个人,身披赭色鹤氅,手持羽扇,纶巾羽扇,神态与诸葛亮一模一样。
“诸葛孔明!”司马懿看到轮车上的人,大惊失色,以为诸葛亮没死,他勒住马,身体一震,竟从马上摔了下来。
“丞相尚在!快撤退!”魏军士兵们看到轮车上的人,也以为诸葛亮没死,顿时军心大乱,纷纷转身逃跑。司马懿被左右扶起,也顾不上狼狈,大喊:“撤退!快撤退!”
魏军仓皇退兵三十里,直到确认安全后,才停下脚步。司马懿令斥候前去打探,斥候回报说,轮车上的人并非诸葛亮,而是一尊木像,是杨仪按照诸葛亮的模样雕刻而成的。
司马懿听闻后,捶胸顿足,懊悔不已:“吾料其生,不料其死!诸葛孔明,你死了都能吓退我军,真乃神人也!”
姜维站在剑阁关上,望着魏军撤退的方向,对着木像深深一拜,泪流满面:“丞相神威,虽死犹生,犹能退万军!末将定不负丞相嘱托,继续北伐,恢复汉室!”
第八节千古余韵
成都武侯祠前,古柏参天,香火缭绕。焦夷郎身着素衣,手持一壶焦香酒,来到诸葛亮的墓碑前。他将酒缓缓洒在地上,酒液渗入泥土,散发出阵阵焦香。
就在此时,祠前的两株桃树突然开花了——此时距离桃花盛开的季节还有三个月,可桃花却提前绽放,粉白的花瓣如云霞般覆盖了枝头,随风飘落,落在墓碑上,如覆了一层薄雪。
刘禅穿着龙袍,站在墓碑前,手抚着墓碑上的“汉丞相诸葛亮之墓”七个大字,泪如雨下:“相父!你走了,北伐未成,何以弃朕而去!朕该怎么办?”
忽有一名老卒从人群中走出,他须发皆白,身着蜀军旧甲,来到墓碑前,唱起了南中青羌儿郎民歌:
“七星关/月明明/丞相北伐未了情/木牛流马今犹在/不见当年羽扇声……”
歌声沙哑,却充满了悲痛,周围的人纷纷落泪。
千年后,唐代诗人杜甫路过成都武侯祠,看到诸葛亮的墓碑,想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心中感慨万千,提笔在祠壁上题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而赤水河的焦夷郎香酒,至今仍在酿造,酒香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诸葛亮北伐的传奇故事,诉说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与遗憾。
南中这边霍峻之子霍弋,永昌太守,正率军征讨反叛夷獠,霍弋是武侯关门弟子,闻武侯忠师仙逝,悲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