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侣……”李珩眉头一皱,道侣之事,他本就未曾想过,望了眼自家母亲期盼神情后,他略一思忖,当即故作几分窘态道:
“娘,此事.....是否太过仓促?何况以孩儿如今年岁,未免言之过早……”
吴宓拍了拍他手背,笑道:“珩儿莫要推拒,虽说仙路漫长,但若始终独行一人,未免寂寥,尘寰之中,若无半点心念牵挂之人,岂不如无心之石?我等修士,凡人视之若仙,但修仙修仙,却可还未曾成仙,否则又何来修士之称?”
“只是素昧平生……”
吴宓摇头轻笑:“待得见了那谢灵微,若珩儿不喜,再议不迟?”
此话既出,李珩心知再言已是无用,只得颔首。
余下便又是一番闲谈,直至李昶不知何时走来行至李烛仙身旁耳语了几句,李珩顿时瞥见自家这位父亲神情一变,随后平静道:
“好了,珩儿此番回转族内,亦是许多劳累波折,便先下去歇息,待得河阳谢氏前来,与那谢灵微见过之后,再回转派内罢。”
“如此也好。”吴宓柔和一笑,旋即又仔细打量了李珩一番,好像要将他身形永远记住般,许久才道:“便依你爹所言,下去歇息吧。”
“是,孩儿告退。”李珩乖巧颔首,旋即转身迈步而出,待得出了正殿,他方才皱眉。
自家母亲的神色很怪,李珩从中看到了不舍,这种不舍,绝非是多年未见却很快就要离别的那种不舍,因为说到底,自己只是因在神光洞天内修行,故而无法经常回转族内,但只要待得自己修为足够,便可自由往来……
但这终究不过是一种情绪罢了,代表不了什么,一番思忖后,李珩便也作罢。
更令他在意的,则是自家父亲此前的话语。
李珩自然不可能尽信,毕竟张璇倘若真的骗自己,那么对方也应该知晓,只要自己回转族内一问,便可知晓其中究竟,因此骗自己,根本毫无必要,从根本上便不成立。
但李烛仙的态度却也十分坚决,亦不似欺瞒……
两者唯一的相同点便是,叫自己对于张氏贪墨一事,无需作任何隐瞒,据实直报便可。
李珩一时有些摸不清头绪,只觉颇为杂乱。
以张璇所言来看,世家与掌教之间必定要斗个胜负,那么天阳大殿针对李弥一事,便也好说得清楚,一切就似乎都能说的通。
可李烛仙如今这般一说,便又将可以合理解释的局势搅混,叫人难理思绪。
不过李珩倒也并未因此太过烦恼,毕竟自己还未曾回转派内,届时只要与自家师尊白玉真人见上一面,试探一二,想来便能理清更多头绪。
“少爷,夫人吩咐我带您前去居所。”
彩雀这时走来,将李珩思绪打断。
他当即笑着颔首,而后在彩雀带领下,行行走走,进入一间庭院之中,其内并无太多奢华之物,石桌石凳,极为整洁,院中一泓清潭,其内还不时有龙鱼高高跃起,带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明珠后又落入水中。
以修行需清净为由,将意欲也于此地偏房内住下,好时时服侍的彩雀打发走,李珩当即步入卧房中,于榻上盘膝坐下,闭目凝神,待得杳杳冥冥之际,意识旋即沉入识海。
无论眼下局势情况究竟为何,提升道行实力,都是刻不容缓,也唯有实力强大,方能于乱局之中,有最基本的自保之力。
待得沉入阳海,广接天地灵气入体的同时,李珩开始回顾自身种种,自己眼下法器并不缺少,白玉真人给予的灵幡,其内三尊元婴魂魄,足以应对大部分情况,除却此物,还有此前自齐忧那得来和以往族内送来,师尊赐下,真传身份派中给予的等等,因此并不缺少。
至于神通功法方面,最为强横的《弥罗神雷真经》,借助阳海修行,如今已是可运使五雷,其余神通道法,俱有成就。
唯一所欠缺的,便是修为了。
凝丹境界,虽名三重,但不过是世人常规叫法,以作分辨之用,实则分为三小境。
一曰无漏,二曰分光,三曰成象。
自己而今初入凝丹境界,纵使有阳海辅佐,也无法快速将体内丹华凝聚,从而达到“圆满无漏”境地,只得不断接引天地灵机,借由天地灵气,以自身为炉,不断将丹华凝炼收缩,届时浑身法力,便可更加运转自如,施展神通,亦是要更加强上几分。
而后便可散丹,亦称分光,将凝炼丹华贯彻融入全身脉络皮肉魂魄,届时通体光明,百邪不侵,白昼黑夜,视之如一,身形不动,灵机自显,双目摄光,辟易诸邪,此为正法也。
而修行邪法的修士,因成丹时汇聚太多杂气,如阴气,鬼气,杀气等等,分光之时,更为凶险,亦是驳杂不堪,光华被杂气遮掩,因此邪法修士同正法修士之间,差异极大,极容易辨认。
此一步,便需耗去多年光阴,毕竟人身乃一小天地,内蕴乾坤,分光之时,需面面俱到,绝非一日之功也。
待得分光成就,便可成象。
象者,形也,本也。
光明贯身,与天地合,化为仙梯,窃真灵而归。
所谓真灵,乃浮世之根本也。
无论轮回万世,唯一点真灵不改不灭,但真灵长归于天道,成象便是要将真灵自天道所在之处窃取而来,自此方见真我,一生性命,再不受任何牵绊。
但有利有弊,利得乃是真灵回归,自此仙道顺畅,再不受因果加身,身无因果,不惧因果,方称得上自在逍遥。
弊得则是,一但身死魂灭,真灵被他人毁杀,则再无轮回之机。
不过若身死魂灭时真灵逃走,便会重回天道,留待另世轮回,重新开始。
到了此步,真灵回归,居于天心主位,神化圣胎,蕴养不止,便可成就元婴。
如此才是这仙路第四境完整证应之法。
看似寻常,但其中艰难,不入此道者,却不足以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