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从盘活内衣厂开始 第41章 赵瑞龙

作者:神话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13:33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这份计划书的核心,就俩字:实在!能办成!

盖厂房:就按最常用、盖得快的法子来设计,连买哪些机器、啥时候运到、每周该干多少活都写得清清楚楚。

最硬的承诺:“合同一签,三个月内,用我们现在管小作坊的法子和一部分人手,保证新厂子第一批机器能转起来出活!”

招工承诺:“半年内,新厂子直接招满至少300个正式工!”后面还列明了要招哪些工种。

最关键的是,白纸黑字写着:“招的人,九成得是咱江县本地的!”,还专门留出一些岗位“优先给县里那些快办不下去的厂子的下岗工人,还有附近村里想找活干的乡亲!”。

长远打算:一步步来,先站稳脚跟,以这个新制衣厂为核心,“像滚雪球一样,逐步把做扣子、拉链、包装盒这些配套的小厂子都聚拢过来,把县里那些零敲碎打的手艺人也拢到一起,形成个像模像样的、啥轻工活都能做的生产区!”重点强调这跟江县现在有的底子能接上茬。

社会担当:跟县劳动局商量,合办一个“‘灵韵’缝纫裁剪技术夜校”,免费教要招的工人和想学这门手艺的人。

最终,报了个比“龙腾”那吓死人的数低不少、但也算有诚意的价。

重点说清楚:为啥选这个价?因为咱“灵韵”现在生意稳当,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做起来的,这租金咱“长年累月都付得起,不会给县里撂挑子”!

这个价钱,体现的是“负责任”和“想长远干下去”的心意。

计划书里掰开揉碎讲明了新厂子能带来的大好处:几百号人有活干、有工资拿;县里能多收税;能把周围一圈小生意都带起来。

方案初稿在和那十个联营商通气时,夏天并未直接要求他们做什么。

但这帮人心里清楚,“灵韵”起来了,他们跟着沾光,日子好过了,就指着这大厂子盖起来能自己把控质量和供货需求。

他们几个凑一堆,推举王姐带头,跑去找了县工商联和管经济的林局长。

话讲得实在:“林局长,您看,‘灵韵’起来了,我们这些小摊子才有稳定活儿干,手底下雇的本地老乡才有饭碗。”

“夏天是县里本地人,我们信得过夏天,信得过‘灵韵’!他那大厂子要真能落地,我们江城县得有多少人跟着沾光啊?求领导多支持!”

工坊里,周伯、刘玉梅这些老师傅,歇晌喝茶、走街串巷时,话里话外都是:“听说了吗?‘灵韵’要盖大厂啦,能招好几百号人呢!”、“夏天那孩子仁义,说了优先招咱本地人!”、“跟着‘灵韵’干,往后日子更有奔头咯!”……

这些家长里短的话,像水波纹一样在县城里传开了,透着人心里的盼头。

夏天抱着那摞“装订得整整齐齐、有些页码还是打字机敲出来再手改的厚厚计划书”,主动找到周为民的秘书小陈。

“陈秘书,劳烦您把这个转交给周书记,这是我们‘灵韵’对城西那块地的全部打算和安排,”夏天话说得诚恳实在,

“不敢求啥特别照顾,就想让领导看看,我们是真心实意想在阳光市扎根、给江城县老百姓办点实事,特别是解决大家伙儿工作饭碗这事儿的决心和能耐。”

“计划里写的‘三个月开工’、‘半年招三百本地工’,是我们最大的诚意,盼着能合市里扶持重点厂子的心意。”

陈秘书仔细翻了翻,重点瞅了那几条硬邦邦的承诺,点点头:“夏老板,你这计划做得扎实,我会把里面的硬货和好处,一五一十跟书记汇报。”

这头夏天在使劲,那头无形的压力也压过来了。

王县长和刘局长都接到了市里打来的电话,话里话外绕着弯子点“龙腾实业”的背景有多硬、实力有多强,暗示他们的计划“眼光更长远”、“影响更大”。

评审小组里头也起了争执,焦点就是:“眼下到底是解决几百号人马上有活干吃饭要紧,还是画个‘引进外资搞大产业’的大饼更要紧?”这已经不单是两块地的争夺,是两条道该怎么走的较量了。

王县长和刘局长顶着这股压力,凭着“灵韵”计划书里实实在在的东西和它代表的本乡本土发展力量,在他们能说上话的地方,使劲给评审小组摆事实讲道理:

“灵韵”这计划“办得成、靠得住”、“对咱江县眼下最愁的就业问题,那是立竿见影”、“稳当,不会出大篓子”。

周为民书记听完陈秘书的详细汇报,又亲自把“灵韵”计划书的关键部分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给评审小组撂下话:

“评审就得按定好的规矩来!首要一条,看这计划是不是真能落地生根,是不是真能给地方经济和老百姓生活带来摸得着的好处!”

“招引外面的钱和人,不能光看名头响亮,得看它根子扎得深不深,结的果子实不实在!”这话,算是给评审定了调子,也把上头压下来的那股力量给顶了回去。

……

沪上,外滩边一栋新建不久、显得颇为气派的高档写字楼顶层。

一间铺着厚地毯、摆着实木大班台和真皮座椅的宽敞办公室里,宽大的窗户可以望见黄浦江景。

赵瑞龙靠在椅背里,指尖夹着一支粗壮的进口雪茄。

‘龙腾实业’表面的老板陈世昌紧张的给他汇报关于“灵韵”那计划书里的硬货,还有评审组里似乎有人更看重解决就业的风向。

“三百个破岗位?优先招下岗的?开夜校教人踩缝纫机?”赵瑞龙从鼻孔里喷出两道烟,满脸不屑,

“收买乡巴佬的把戏,难登大雅之堂!小家子气!”他重重把雪茄摁灭在烟灰缸里,声音冷了下来,

“我让你递的话呢?都递到该听的人耳朵里了吗?周为民那边什么反应?”

陈世昌腰弯得更低了:“赵…赵总,该打的招呼,一个没落,都打到地方了,可…可周为民那边,油盐不进,就死咬着他们那套‘就业’、‘稳当’的调门不放…”

“哼!”赵瑞龙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脸上掠过一丝怒意,“给脸不要脸!看来是铁了心要护着那个泥腿子了!”他眼神阴冷,不容置疑地命令:

“甭管他们!我们那份东西,租金必须是最高的!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实力!名头给我往大了喊,‘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建设现代化大型轻工基地’!”

“再给我们这边评审小组的人‘提个醒’!我就不信了,在‘大局’面前,谁敢不识抬举?钱和背景,到哪儿都是硬道理!”

陈世昌连忙点头哈腰应下,回去又把他那份辞藻华丽、堆砌着“引进外资”、“出口创汇”、“现代化基地”等大词,却没啥具体招工步骤、本地化考量和近期能见效东西的计划书强调了一遍。

报的年租金数字,高得能让正经做生意的人倒吸一口凉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