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傻,真的。”
苏砚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我单单知道会修炼成功,却不知它连成果都一并加在我身上了。”
明明此前已经经历过一次,但见到体内凝聚好的全新的经络和气海,苏砚仍为那种无中生有的伟力感到震撼。
更重要的是,这套由归元秘术凝聚而出的经脉在他的记忆中有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不是凭空出现,就像他被带到了另一处时空,亲自凝聚之后再被送回此地。
“当初我要是选择具现《基础吐纳诀》的话,想来也是有一段类似于我在藏书阁之中那般的经历吧?”
苏砚的思绪活络了许多,虽然还不知道那个锚定可能的具体逻辑是什么,但他已然知道,只要心力足够,绝对能将许多原本需要他花时间慢慢做的事压缩下来。
“如此说来,只要心力足够,我立地筑基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心动,但苏砚却不敢真的梭哈:
“可惜不知道具体消耗,不然倒是可以选择梭哈一波。”
非是因为忌惮便不敢用这等近乎因果的能力,只是以前他没得选,只能赌,但现在他有灵根,有功法,有老师,完全可以自己先来。
“先自己修炼,然后尽可能与人接触,收集心力,留做独属于我的一张底牌,关键时刻,给他们来上一点小震撼。”
有这种能力,苏砚自不会弃之不用,却也不会事事依赖。
反正他已经确定过,有一些可能,即便不依赖面板,他自己同样能将之化为现实。
想着,苏砚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有了安排,一面是参悟《九阳真经》,凝聚阴阳气种,拔高修为,一面是修习法术,增加战斗力。
“若是在大典上如谪仙临凡,应该能震动许多人吧?”
苏砚似乎想到了数月之后的典礼上,许多人把自己当成软柿子,要看着自己吃瘪,却被自己啪啪打脸的场景。
再次见识过面板的伟力,苏砚心中的担忧,完全变成了期待。
别的不说,只是它能将苏砚需要数日乃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够兑现的成果在一瞬间具现而出,就足够吸引人。
“我们可得给力点啊……”
他唯一的担心,就是心力不够而已。
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略有些浮夸的念头驱散,拾起地上的法术卷轴,投入修行之中。
虽然没有验证过,但数次靠着面板上出现的进度完成了某些事,苏砚估摸着从零具现所需要的心力和自己先推进进度,再用心力把进度推满的消耗应该不同。
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基础,尽可能的拥有接近筑基的修为。
“身非身,物非物,乾坤一气共浮沉;心念动处即法旨,真元流转是根宗。”
苏砚的第二个目标,正是御物术,修成了这门法术,御物而行,飘来飘去的,才像是个修士。
“没想到这看着平平无奇的御物术竟一点儿也不基础。”
御物术的修行就不似归元秘术,要么修行不成,要么一步到位。
御物术循循序渐进,分为四层,初是最基础的以气御物,要求修士能精准控制一丝真元离体,化无形为有形,最初以操控羽毛、花瓣等轻物入门,重在“感知”与“控制”。
“意守丹田息自沉,气出璇玑贯紫宫,循臂过肘达十指,绵绵若存丝线生。缚得清风一片羽,徐徐送来掌中停。”
这些口诀就不似归元秘术那般深奥,也没有玄之又玄又让误解的各种代指,苏砚照着卷轴所言,意守丹田,控制一缕法力从十指离开。
在离开自己的体内之前,一切都很顺利,但才出现在天地之中,就不受他的控制,只瞬息之间就似牛入泥潭,石沉大海,消失无踪。
苏砚不信邪,再分化一缕法力出来,但结果和先前并没有什么两样。
莫说是御物,就只是留存天地之间,都有些难。
“果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苏砚认真起来,回想方才的感受,心下暗自琢磨:
“若法力离体就会消失的话,那些法术就不可能有那么强横的威能,我肯定是忽略了什么。”
他想起炎舞和叶倾仙战斗之时,不管是炎舞凝聚的火凤凰还是叶倾仙的冰镜、莲花,都给人莫大的威压。
那种程度绝对不是单单靠自己体内的法力就能达到的,即便凝聚气种的筑基修士也不行。
“既然单靠法力做不到,那必然是还有别的力量参与!”
苏砚心中有灵光浮现:
“或许法力只是引子,真正发挥威能的,是天地之间的气机。”
想着,他再度调动一缕法力,自气海而出,循臂过肘达十指,这一次,他不再执着于这缕法力,而是细细感知法力消失之前与天地之间的交互。
如此数次,他终于感受到了一缕特别的波动,心中一动,再次分出一缕法力,模仿这缕微弱的波动。
说来奇怪,当两者同频之时,仿若是发生了某种奇妙的反应,苏砚的法力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了波动的核心,卷起了比之法力更为浩瀚的能量。
苏砚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这股以法力为核心,结合了天地气机的全新能量,接住了古树上飘落的叶。
他心中一喜,慢慢的控制着法力拖动树叶向自己移动。
或许是因为心神集中到了叶片上,忽略了法力和天地之气的波动交互,法力忽然紊乱起来,而后炸开,掀起一阵微风,消散在天地之间。
苏砚不急,继续尝试,有了进展,掌握不过是早晚的事。
仍是和先前一样,模仿着波动,引起天地之气的共鸣,以法力裹挟着天地之力,将树叶带起。
有过先前的教训,苏砚并没有再将注意力放在树叶的移动上,而是先感知法力与树叶之间的接触。
很快,他就知道了先前法力紊乱的原因,在与树叶接触的瞬间,一道新的波动扰乱了法力与天地之气的结合。
苏砚心有所悟,天地万物皆有气机,不同的气机,会产生不同的波动,修行是输入,是感知气机,纳为己用。
而法术则是输出,反过来以自己的气机,去影响天地之间的气机,就如那缕法力。
而不同的法术类型,便需要感知不同的波动。
“难怪以气御物最重感知和控制。”
想通其中道理,苏砚愈发投入,未久,那片树叶似被一只无形的手捏住,落在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