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顾清姐……”
李建国提到这个名字时,语气明显顿了一下,变得有些复杂。
少了之前的全盘否定,多了几分不得不承认的佩服和……更深的疑虑:
“……她厉害。真厉害。”
“跟那老板说话,不卑不亢,条款争得寸土不让,那边几个经理都说不过她。”
“脑子快,嘴皮子利索……不像……”
老李不往下说了,但李木知道那省略号是什么——
“不像你妈那种老老实实的妇女”,或者更直接点,“不像我以为的那种只会街头乱混的‘社会女人’”。
这认知上的颠覆,对老李的冲击恐怕不比那三十万订单小。
“哦,对了,”
李建国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至关重要的事,语气陡然变得无比严肃,甚至比刚才说合同时还要郑重其事:
“钱!专利使用费!九十七万,一分不少,按合同上写的账户,当场就打过来了!”
“我盯着财务办的手续,亲眼看见汇票打出来的!回执我都揣好了!”
老李反复强调着“亲眼看见”、“手续”、“回执”,仿佛这是整件事里最坚实、最不容置疑的锚点。
是所有虚幻狂喜中唯一能抓住的实物。
对于李建国这样习惯了每月固定工资、一分一厘都有出处的老工人来说,银行的转账凭证,比任何口头承诺和宏伟蓝图都更有说服力。
“那就好……那就好……”
李木喃喃着,身体顺着墙壁慢慢滑下,蹲在了地上。
额头顶着冰凉的白墙,试图给滚烫的脸颊和混乱的大脑降降温。
巨大的喜悦此刻才像迟来的潮水,缓慢却汹涌地漫过每一寸神经末梢。
李木咧开嘴想笑,嘴角却抽搐着,眼圈不受控制地发酸、发烫。
“你那边……论坛啥时候完?”
父亲的声音打断了李木的失态:
“我这边还得盯着两天,看看第一批货的品控,人家老板客气,让老师傅带着我转转流水线……”
“顾清说还有个想联合办厂的事情?我也要替你去把把关,能把合同签下来最好!”
“等忙完这些,我再回去。”
“你一个人在京里,机灵点,别乱跑,吃饭别省,但也别瞎花钱,听见没?”
“听见了,爸。”
李木吸了吸鼻子,声音闷闷的。
“行了,电话费贵,不说了。挂了啊。”
嘟—嘟—嘟—
忙音再次响起,干脆利落,一如父亲的风格。
李木却还保持着蹲姿,额头抵着墙,手里死死攥着那部已经开始发烫的手机。
耳边似乎还在回荡着父亲最后那句叮嘱,以及背景音里那永恒不变的、象征着生产和效率的机器轰鸣。
李木就那么蹲着,在科技论坛会场外的走廊角落里,像一颗被突然的巨大能量冲击得暂时失灵的小卫星。
过了好久,李木才慢慢地站起身。
腿有点麻,身子晃了一下。
深吸了几口走廊里带着灰尘味的空气,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正常点。
重新走回会场。
演讲还在继续。
但李木再也听不进任何一个字。
台上的专家、周围的人群,都变成了模糊的移动色块。
李木径直走回那个角落里的C区37号展位。
桌子上,那几个万能充样品静静地躺着,电线散乱,旁边还有他用来演示的几块旧电池。
寒酸,简陋,和周围那些光鲜亮丽的展品格格不入。
就在几小时前,李木还为这份寒酸感到脸颊发烫。
现在,李木看着它们,眼神完全不同了。
伸出手,极其小心地,拿起其中一个样品。
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
但就是这玩意儿。
三十万个。
近百万的专利使用费!
这还不是独家授权!
李木用手指细细摩挲着那粗糙的边缘,指腹传来微凉的触感。
然后,一点点收拢手指,将它紧紧握在手心里,握得那么紧,塑料外壳似乎都在发出轻微的抗议声。
手心里,那块小小的塑料疙瘩,硌得李木掌骨生疼。
但这疼痛,却带来一种近乎战栗的踏实和滚烫的希望。
这是能下金蛋的聚宝盆啊!
至少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会源源不断的带来收益!
李木抬起头。
目光穿过喧闹的会场。
仿佛能穿透墙壁,越过千山万水,看到南方那座城市里,某条轰鸣的流水线上,无数个崭新的、亮闪闪的万能充,正像溪流一样,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汇聚成河,即将奔向未知而广阔的市场。
肺腑间那股一直憋着的、混杂着不确定和渴望的气,终于长长地、颤巍巍地吐了出来。
吐出的气呵在微凉的空气里,成了一小团白雾,旋即又散开。
没了。
那股攥着三十万订单、烧得他五脏六腑都在发烫的劲儿,还没持续到论坛散场,就被一盆冰冷的现实浇了下来。
人流开始稀疏,工作人员开始收拾展板线缆。
李木盯着自己寒酸的展台,那几个孤零零的万能充样品,像几个被遗忘的残兵。
父亲电话里带来的轰鸣和狂喜渐渐沉淀,一个尖锐的问题浮了上来,冰冷而坚硬:
再多的订单也是人家的!
这九十七万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锤子买卖!
要想持续不断的创造收益,要靠的最终还是那一家联合办厂!
有顾清以及市场前景在,李木并不发愁能不能联合办厂成功!
李木发愁的是等自己工厂的货生产出来后,怎么销售?!
怎么卖?
又卖给谁?
堆在库房里吗?
指望顾清一个人跑遍全国的手机店?
还是等那个深圳的厂子心情好,施舍一点渠道?
命运要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机遇,又是挑战!
这要是砸在手里……
李木猛地打了个寒颤,刚才的兴奋荡然无存。
冷汗瞬间又从毛孔里渗了出来。
他下意识地摸向口袋,指尖触碰到两张硬硬的卡片。
一张是周鸿祎塞给他的名片,边角已经有些折痕。
另一张,是昨天刘枪东离开时,旁边一个像是助理模样的人匆匆塞给他的,大概是出于一种广撒网的商务习惯。
名片很朴素,“京东多媒体”几个字下面,印着“刘枪东”和一行电话号码。
东关村……实体店……卖光碟……卖电脑……
刘枪东!
那个错把李木当成竞争对手,说他“了不得”,嘀咕“竞争无处不在”的刘枪东!
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劈进李木脑海,炸得李木眼前一片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