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寻铁
时值建安二十四年冬,成都城内虽张灯结彩庆贺汉中大捷,诸葛亮却独坐丞相府中,眉间深锁。烛火摇曳中,他展开益州地图,手指缓缓划过西北方向的金牛山。
“此山藏有玄机。”诸葛亮喃喃自语。
翌日黎明,诸葛亮亲率一队人马出城。队伍中有老矿工王铁头,此人年过六旬,鬓发皆白,却是益州最好的辨矿师傅。另有十八名精壮工匠,携带着各式采矿工具。
行至金牛山脚下,但见山势险峻,古木参天。王铁头眯眼观察山色,忽然指着东侧一处峭壁道:“丞相请看,那处岩色暗紫,隐隐有金属光泽,必有良矿。”
众人循迹而上,果然在半山腰发现一处隐蔽洞窟。洞口仅容一人通过,内里却别有洞天。诸葛亮命人点燃火把,率先进入。洞内幽深,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忽见前方有微光闪烁。
“天呐!这是...”王铁头突然跪地,颤抖着抚摸洞壁上的矿石,“这莫非是传说中的‘星纹铁’?老朽采矿五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品质的矿藏!”
诸葛亮近前细看,但见矿石表面确有银色星点闪烁,在火把照耀下宛若夜空繁星。他颔首道:“此乃天助大汉。即刻开采,小心谨慎,勿损矿脉。”
开采过程异常艰难。矿石坚硬无比,普通铁镐触之即断。诸葛亮观察良久,命人以水火交替之法:先以烈火炙烤岩壁,再泼冷水使其开裂。如此反复,方得矿石。
七日后,已采得矿石七千斤。正当众人准备下山时,忽然天降暴雨,山洪暴发,冲毁了下山之路。
“丞相,此雨来得蹊跷。”王铁头忧心忡忡,“山神或许不悦我等取矿。”
诸葛亮凝望暴雨,忽道:“取我卦盘来。”他于临时搭建的帐篷内起卦,得“水火既济”之象。微微一笑:“无妨,此非山神怒,乃天试我等诚心。明日必晴。”
果然翌日黎明,雨歇云散,一道彩虹横跨山谷,正好指明一条隐秘下山小径。众人惊异不已,依彩虹指引,顺利将矿石运回成都。
七星炉铸剑
回到成都,诸葛亮立即着手筹备铸剑事宜。他在南郊平原按北斗七星方位,筑起七座特制熔炉。每炉高九尺,径长七尺,对应天地之数。
熔炉建成那日,诸葛亮斋戒沐浴,夜观天象。子时正刻,北斗七星格外明亮,七道银光竟似直射炉心。
“天时已至,明日开炉。”诸葛亮羽扇轻挥,下达指令。
铸剑过程远比想象艰难。首七日,无论添加多少炭火,炉温始终不够熔炼星纹铁。王铁头愁眉不展:“丞相,此铁非凡火能化啊。”
诸葛亮不语,绕七炉行走三圈,忽命人挖渠引锦江水环绕铸剑场。第八日,他亲自主持祭礼,然后将七枚特制铜符投入水中。奇妙的是,水流经过铜符后竟泛起热气,炉温随之骤升,铁石终于慢慢融化。
第廿一日,铁汁浇入剑模,冷却后却见剑坯表面粗糙,毫无灵气。是夜诸葛亮独坐帐中,对灯沉思至三更,忽有一阵异香飘入帐中,他不觉昏沉睡去。
梦中见一白发老者,授他三卷《欧冶子秘要》。醒后诸葛亮即刻按梦中记忆,命人取来铅、锡、银、金、铜五种金属,按特定比例加入剑坯重炼。
最后七日最为神奇。每至子时,七座熔炉同时发出异响,如龙吟凤鸣。炉中射出七色光芒,赤橙黄绿青蓝紫,映照得成都夜空绚烂如昼。百姓纷纷传言丞相在铸造神兵,每晚都有数千人远观奇景。
第四十九日正午,烈日当空。诸葛亮亲执金锤,敲响开炉钟声。七炉齐开,霎时间光芒万丈,七柄宝剑自行飞出,悬于半空,发出清越鸣响。观者无不拜伏在地,称颂不已。
八阵演武
剑成后,诸葛亮并未立即分赐,而是先在成都平原操练兵马,演习八阵图。
每日清晨,数万将士列阵平原。诸葛亮登三丈高台,执自佩“麒麟剑”示范剑法。那剑舞动时,竟能引动天象变化:剑尖指天则云聚,剑锋划地则风起。
某日,原刘璋旧部孟达受邀观操。见诸葛亮舞剑,私下对左右道:“文人舞剑,终是花架子。”话音未落,忽见诸葛亮纵身从高台跃下,落入阵中。
“孟将军既来,可入阵一试?”诸葛亮微笑相邀。
孟达自恃勇武,慨然应允。谁知刚入阵中,顿觉天旋地转,四周剑光如林,竟分不清东西南北。无论他向哪个方向冲撞,总有剑锋迎面而来,却又在触及前一刻倏忽消失。不过半柱香时间,孟达已汗流浃背,步履蹒跚。
诸葛亮的声音自四面八方传来:“此乃八阵剑法之‘休门’,主困而不伤。若换‘伤门’,将军已身首异处矣。”
言毕,剑阵忽收。孟达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始终站在方圆不过三丈之地,顿时面如土色,伏地拜服:“丞相神术,达心服口服!”
自此,刘璋旧部再无二心。
神剑赐主
是夜月明如昼,诸葛亮在相府庭院设宴,召刘备及诸将。
院中按北斗方位设七案,每案上置一剑架。诸葛亮先取首剑,剑出鞘时似有瑞兽低吟。灯光下可见剑身隐现麒麟纹路。
“此剑名‘麒麟’,亮自佩之。”诸葛亮将剑佩于腰间,然后取第二剑。
此剑较他剑稍长三寸,剑格铸为玄武之形。诸葛亮奉与刘备:“此剑名‘玄武’,愿主公持之,守仁德而安天下。”
刘备接剑细观,见剑身近柄处刻“仁德”二字,不由动容:“孤必不负此剑之意。”
第三剑出鞘时竟有龙吟之声,剑身青光流转。“此‘青龙剑’,赠云长。望汝持忠义,卫汉室。”
关羽躬身接剑,手指抚过剑身上“忠义”二字,丹凤眼微红:“关某谨记。”
第四剑霸气凛然,剑格为白虎头形。“‘白虎剑’赠翼德,望持勇烈而知进退。”
张飞哈哈大笑,接剑挥舞两下,虎虎生风:“好剑!好剑!俺老张定让它饮尽曹贼血!”
第五剑轻灵飘逸,剑身隐现朱雀纹路。“‘朱雀剑’赠子龙,愿汝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
赵云沉稳接剑,看到“云从”二字,郑重道:“云必不负丞相所托。”
最后两剑稍短,一剑刻“孝思”,赠刘禅;一剑刻“守成”,赠刘永。
分剑毕,七剑竟同时微鸣,似有感应。众皆称奇。
关羽忽问:“丞相,剑虽利,终是死物。何能安天下?”
诸葛亮轻抚麒麟剑:“云长可知为何铸剑七日不成?因铁石虽佳,却无魂灵。后加入五金之精,乃取五行相生之理。剑如人心,需有精神贯注。心正则剑正,心邪则剑邪。安天下者,非剑也,乃持剑之人之心也。”
众皆肃然。
光武托梦
翌年春,诸葛亮见时机成熟,劝刘备登基。果遭刘备推拒:“汉室虽衰,吾岂敢自立?且曹丕篡汉,天下耳目皆在,若此时称帝,与贼何异?”
诸葛亮再三劝谏,刘备仍不从。是夜,诸葛亮携七星剑登武担山,设七星坛。
坛按北斗方位布置,七剑分插七方。诸葛亮立于坛中,麒麟剑指天,念动咒语。霎时间风云变色,七星格外明亮,七道光芒直射剑身,汇于诸葛亮身上。
同一时间,刘备在府中辗转难眠。至三更时分,方朦胧睡去。忽见满室金光,一人身着帝王服饰立于床前。刘备惊起:“阁下是?”
“吾乃光武皇帝刘秀。”来人声如洪钟,“今曹丕篡逆,汉室倾危。汝为景帝之后,当续汉祚。昔王莽篡汉,吾起南阳,重兴汉室。今汝据益州,得孔明辅佐,岂非天意?”
刘备伏地:“备德薄能鲜,恐负天命。”
光武帝叹道:“疑则生变,断则成事。汝观窗外。”
刘备抬头,但见窗外星空璀璨,北斗七星分外明亮,竟化作七柄神剑盘旋,最后汇于武担山上空。
“此乃天象示警,勿再迟疑。”光武帝言毕,渐隐而去。
刘备惊醒,汗湿重衣。忽报诸葛亮求见,急忙召入。
诸葛亮持剑而入:“主公得梦否?”
刘备大惊:“丞相如何得知?”
诸葛亮微笑:“亮夜观天象,见帝星明于益州。又梦光武帝言今日当有真龙现世。此乃天意,主公不可再辞。”
刘备沉吟良久,终叹道:“既天意如此,备不敢违。”
章武开元
章武元年四月丙午日,武担山上旌旗招展,祭天坛高九丈,分三层,象征天地人三才。
然而清晨时分,忽降细雨。群臣窃窃私语,谓天公不作美。刘备面有忧色,诸葛亮从容道:“主公勿忧,此天洗尘埃,以迎新主。”
吉时将至,雨却愈下愈大。刘璋旧臣中已有冷笑者。诸葛亮向刘备一礼:“容亮祈天。”
他步至坛中,麒麟剑指天,开始舞动。起初剑势缓慢,如云聚散;渐渐加快,如风驰电掣。奇妙的是,随着剑舞,雨中竟现七色彩虹,环绕祭坛。
舞至极致,诸葛亮忽顿足大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此时不改,更待何时!”
麒麟剑猛然指天,一道金光冲霄而起。竟见乌云从中裂开,一束阳光直射祭坛。顷刻间云散雨收,万里晴空。
众皆骇然,原益州旧臣无不拜伏。刘备顺利即位,祭天称帝,国号为汉,改元章武。
礼成刹那,七柄神剑同时长鸣,声震九霄。诸葛亮遥望北方,心中暗誓:“大汉重兴,自此始矣。亮虽肝脑涂地,必助主公还于旧都。”
自此,蜀汉开创新章。七剑传奇,始流传于天下。而诸葛亮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