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发怒在房玄龄的眼中是不可置信的,因为房玄龄不知道他与李世民在对竖中指之事上已然存在了代沟。
这自然是唐不弃干的好事。
唐不弃在李世民面前表露出了竖中指是一种不尊敬的表现,在李二脑海里树立起了对于竖中指不好的一种行为的第一映像。
所以,李二一见房玄龄对着他竖起中指,便以脑海里的第一印象来评判,以为老房是在不尊敬他,那么自然会表露出愤怒。
李二是谁,是一代天骄,万国共称的天可汗,他岂能容忍世人对他的不尊敬?更可恨的是,现在对他表露不尊敬还是他一直视为肱骨之臣的房玄龄。
帝王威仪,雷霆之怒,顷刻而现。
可是,怒火还未落下,房玄龄的声音却响了起来。
“禀陛下,臣这手势乃是赞扬陛下的意思。”
房玄龄说着将竖着中指的手举的更高了。
似乎是怕李二不相信,那些个跟随房玄龄的文官们也纷纷出列,对着李二竖起了中指,口中更是言辞确确。
“陛下,房相所言千真万确,毫无半点欺瞒。”
“陛下……”
……
……
李二看着满朝文武都对他竖起了中指,心里不禁念道,难道是朕想错了?可是脑海里那唐不弃对他做这个动作时的表情,言语,以及最后那骄傲的背影,无一不在告诉他,这手势定不是赞扬之意,极有可能与赞扬之意恰恰相反。
但孤掌难鸣,虽然他是帝王,可也不能与满朝文武为敌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李世民无奈的做了次君子,对眼前满朝文武竖中指的手势选择了视而不见,宽容以待。
“众位爱卿,何人可以告知于朕,此手势源于何来?”
李二坐了下来,平熄了怒火,望着竖着中指的一众朝臣,缓缓开口。
……
……
唐侯府,大红一片,里里在外无不透着喜庆之气,后日就是唐不弃的婚期了。
徐慧早早的起来了,眼睛红红的,眼圈亦是带着黑色,显得神色憔悴。唐不弃的婚期越来越近,徐慧对自己今后在这唐府如何自处亦是一片担忧,她不知道那个即将成为唐候府主母的武照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过府后会如何待她,未知使她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于是,徐慧自己主动向唐不弃提出来了由她掌管布置新房的任务,以这种方式默默的付出着,借此以求心安。
善良,也许就是徐惠打动唐不弃的唯一理由。
而善良的人,往往苦难多多!
唐不弃早就醒了,如今正躺在床上睁着眼,看着那房顶发呆,脑海里回想着来自长安后所经历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犹如电影倒带,却突然发现每件事都几乎能和李二扯上关系,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伴君如伴虎,就算虎无伤人意,但难保人无伤虎心啊!
家仇国恨,这是唐不弃自一出生就背负了的,无法逃避,也注定他这一生和李二敌对的身份,不可化解。
目前短暂的安宁局面,也只不过是唐不弃年纪小,无法反抗,一切都在李二的掌握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二还能同如今般彻底掌控唐不弃吗?人是会长大的,思想亦会发生改变,难保唐不弃哪一天不会对李二亮出锋利的长剑。
自由,吾之所愿也!
命运,惶惶而不安!
唐不弃还不知晓,他那原本只想鄙视下小胖子李泰,习惯性的对他竖起了中指,却无形中拐带了整个大唐。继《骄傲》之后,给大唐带来了又一次的思想风暴。
这后果,是唐不弃万万没想到。唐不弃最初只是想给李泰挖个坑,就是这么简单,后来为了抱负李二,他才想到了让李二去埋坑,李泰去填坑。可后续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唐不弃的预料,且一发不可收拾。
谁又曾能想到呢?
李泰就没有想到,自己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被推翻了风口浪尖上。
魏王府紧闭着的大门被一身着铁甲的禁卫军军士敲响了。
“一大早的,吵什么吵,不知道这是魏王府吗?”
大门随声打开,走出两个王府家仆,本想再好好训斥来人,在看到门口站着的人一身盔甲,腰佩横刀后,便明白来人乃是守卫皇城的禁卫军军士,吓得一时不敢出声。
军士也不同那两人废话,直接闪身而入,踏进魏王府,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来到了李泰的寝殿门外,大声高呼。
“魏王李泰接旨,陛下命你速速进宫面圣,不得有误。”
李泰睡得正香,留着口水,嘴角带着浅笑,被殿外忽的传来的这一声高呼顿时吓的窜了起来,嘴里大叫着,“打雷啦,打雷啦!”
待李泰回过神来后,便的下得榻来,汲着鞋,跑到殿內,打开了门。
门口很热闹,一名禁卫军军士毅然现在殿门口,他的后面则围满了相继追来的王府护卫和家仆侍女,一个个翘首以待。
禁卫军军士见李泰出的门来,又再次高呼到,“魏王李泰接旨,陛下命你速速进宫面圣,不得有误。”
没有礼节,只有赤裸裸的旨意相传。
李泰总算是清醒了,没有再犯浑,立马吩咐侍女前来伺候他洗漱更衣,他得立即随同眼前的禁卫军军士一同入宫去。李泰在侍女的侍候下脑海里认真思考着。看来,父皇是找我有急事了,不然也不会派守卫皇城的禁卫军军士来传旨。可是李泰再三回想,却丝毫没发觉自己最近做了哪件事是能引起父皇关注的,倒是觉的自己最近挺乖的,自认为良好。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直到李泰来到宫城前,他还没有想明白。
李泰摇晃着脑袋,慢悠悠的走进承天门,直到来到承天殿门前,立即停止了晃荡的脑袋,昂首挺胸,端正仪态,威威然的迈进了朝堂內。
“儿臣拜见父皇。”
李泰行至殿前,对着李二躬身一拜,盈盈说道,言行举止礼数周到,尽显皇子之风范。
“不知父皇传唤儿臣所为何事?”
李泰挺直了身板,收回了手,端正的立着,看着那高坐于殿上的父皇,说出了心中所惑。
“青雀,你可真是干了件好事啊!长安一夜传遍了你的新意,现在无人不知魏王之大才,以竖中指表赞扬之意,亏你想的出来!”
李二一阵表扬,可是语气却让众人越听越心惊,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让殿下百官感受到了李二隐藏着的涛涛怒火。
李泰立马跪了下来,自认倒霉,开始诚恳的向李二认错,嘴里还不停的喊着,“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知错了。”
李二看着殿下那跪着求饶的儿子,暗暗的叹了口气,真是个脓包!
“魏王李泰开民风之先河,明赞扬之新姿,特赏黄金万两,绫罗绸缎50匹。”
李二说完,转身就走,回立政殿去了,想到那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不禁感叹,还是朕的明达好啊!
李二的话,宣布了竖中指的官方权威性,即是承认了它的合法性。
群臣欢呼。
李泰是高兴的,虽然刚刚之举失了态,但是他的收获无疑是最大的。同时,他想到了唐不弃,那个拥有绝对版权的人,不过心里很快就有了计较,因为他知道,唐不弃就是个财迷。
唐不弃可没想到自己对李二的报复获得了无形中的胜利,李二在面对群臣之压迫下,无奈的当了回“君子”。
一人势微,百人之势,如何?千人之势,又如何?可当万众一心,必势不可挡。
唐不弃很幸运,因为他那习惯性的举动,为坑一人而坑尽了天下!
天下,李世民之所属也!
李二自不会当着群臣的面,做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所有的怨恨,唯有潜藏。
秋后算账,为时不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