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皇帝陛下的问话,张维贤心思陡转,
皇帝陛下看似随意的一问,他这个臣子却是要听话听音。
若是皇帝陛下有意纳他的小女儿为妃,那自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英国公一脉虽然传了不少代,时至如今仍旧显赫,但也有些没落了,若女儿入宫,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
是以张维贤忙是回话,“陛下没记错,臣确有个小女儿,今年17了!”
“可有许配人家?”朱由检接着问道。
这话一出,张维贤的小心脏跳的砰砰的,“回禀陛下,小女尚未许配人家。”
这会儿,张维贤心中期盼着,期盼着皇帝陛下来一句让他小女儿入宫之言。
但朱由检没接这话,话风直接一转道,“关于京营的问题,英国公怎么看?李邦华和王应泰的安排,英国公支持否?”
张维贤:“……”
这……皇帝陛下这话头转的是真快啊!
合着刚才问他小女儿,就真是随口一问?
白激动了?!
不!
张维贤赶紧扼住这样的想法,自打当今陛下登基以来,以雷霆之势将内庭的权利牢牢的握在手中,又给秦良玉封侯,两部尚书更是被轻而易举的解决掉,
当今天子有圣君之气象,这样的君王,怎么可能只是单纯的拉个家常?
这绝不可能!
今日皇帝陛下召见他和李邦华、王应泰三人所为何事?
京营!
陛下整顿京营之心毫不掩饰,甚至于要用重典,猛药来整治京营,他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就是要限制勋贵集团们反对。
他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女儿能否入宫,就看他站在哪一边了!
张维贤的心思转的很快,已然想通了当下的关键,
那么……到底要站哪一边呢?
张维贤摇摆了一番后道,“陛下,臣无论何时都拥护陛下的决定!”
这一刻,张维贤做出了决断,这句话说完他整个人都松弛了许多。
朱由检淡淡一笑,“英国公不愧是我大明的擎天柱石。”
略微一顿,朱由检对王承恩道,“承恩,拟旨,召英国公五女,张蕊宁入宫,为贤妃。”
听到皇帝陛下的话,张维贤先是一喜,而后忙道,“陛下,这道旨意现在不合适吧,先帝刚刚龙御上宾不久,不适合,不合适。”
这道旨意让他很开心,但这一道旨意现在不合适,容易受到诟病,这么一来,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朱由检这时道,“朕自然知晓,这一道旨意朕不会现在就下,待拟好后,英国公先拿回去。”
听到皇帝陛下这么说,张维贤瞬间懂了,这是皇帝陛下的诚意。
张维贤忙是跪拜,“臣何德何能,竟让陛下礼遇至此,臣此后,定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英国公不必多礼,起身吧!”朱由检淡淡道。
“谢陛下!”张维贤谢恩后起身。
朱由检再道,“李邦华和王应泰两人你照看着些,必要时候帮他们一把。”
“是,臣定不负陛下期望。”张维贤赶紧应道。
既然已经是帝党了,那他心里很清楚,仅仅只是照看一下肯定是不行的。
“好,有爱卿在朕放心,去吧!”
“臣告退!”
张维贤离开后,朱由检批阅了今日份的奏疏。
批完奏疏之后,朱由检规划着建厂之事,
除了香水、报纸厂外,还需要更多的厂子,发展产业,没有厂子就没有就业岗位,就没有办法让社会安稳下来。
当然,除了就业岗位减少流民外,
还有一件重中之重的事,
应对小冰河期!
明朝的灭亡,除了制度性崩溃,天灾不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根据史料和冰芯、树木年轮等自然证据,当时中国冬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1.5°C至2°C,夏季气温亦明显下降。
根据明史的记载,杭州下雪,广州下雪,这两个地方可能现代不少人还是见过下雪的,那海南呢?
由此可见,当时的灾难性到底多大,毕竟当时的华夏还处于农耕文明,
种地这事,得看老天爷吃饭。
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没有受老天爷的眷顾。
所以……粮食!
是重中之重!
要知道,明朝这个时候是有红薯和玉米这两种高产量粮食的,但却并没有推广开。
这其中的原因,是制度僵化与社会危机双重绞杀下的悲剧。
红薯和玉米的推广,受到了多重的阻力,
士绅的认知战,污名化修辞,如红薯,食久腿肿如象。
玉米,粗粝伤脾,久食绝嗣。
漕粮集团的扼杀。
晋商垄断西北粮市:拒售玉米种子保高粱高价,因为高粱可酿酒牟暴利。
东林党田赋利益,无锡顾氏等拒减稻租,打压新作物以保地租收入。
还有华北官府强令垦荒必种粟,种植玉米的山民被划为流寇同党。
当陕西老农将“红薯藤”供上“救荒神”牌位时,北京户部堂官正焚毁《泰西农书》以防妖言。当李自成军啃着玉米馍攻破洛阳,福王府的粮仓里霉变的粟米堆成了山。
这简直就是饥荒里的黑色幽默。
而想要解决推广的问题,手段无非就一种,杀!杀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而想要如此的前提,就是有一支能战之军,整顿京营,发展军力是必然的。
想要大肆去杀地主豪绅阶级,社会的维稳自然不能少,流民大幅度减少,这些人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是以,当前的两件事是坚实基础,得一步步来,好在现在还有时间。
当然,现在还不能全面推广,但黄庄可以最先种起来,也算是起一个带头作用。
想到这里,朱由检才想起皇庄来,千头万绪的事太多了,以至于他都忘了自己目前最大的产业。
“承恩,把皇庄的情况给朕一一收集起来,朕要真实情况,不容有假,朕给你三天时间。”朱由检吩咐道。
“是!”王承恩应道。
……
翌日,
李邦华和王应泰两人上任京营协理戎政一职。
昨日两人早就商量好了,一上任,李邦华就奔着兵额虚冒查,而李邦华直接率领陛下给他的手中封了武库,仔细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