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摞摞记载着京营实际情况的册子被王承恩放在御案上,朱由检逐一翻看起来,
越看,朱由检的神色就越发的阴沉,
他知道明末这个时候京营的情况不好,但没有想到不好成这个样子。
此时的京营情况已然堪忧,主要问题是员额严重不足、训练废弛,以及官员的不作为,甚至于是上下其手的贪墨,还有一群不知兵事的太监把握着极大的权利。
这个时候的京营基本恢复三大营(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旧制。神枢营由嘉靖时期的三千营改称而来。
在册员额约14-15万人,但实际能操练、调遣的兵力仅约5-6万人。空额、占役(被权贵及将领私役)现象极为严重。
京营此时战斗力已十分低下,“支粮则有,调遣则无”,几乎难以胜任实战需求。
这个时候,朱由检真是气的想骂娘,
遥想明初,京营兵力那可是十分雄厚,永乐时期规模庞大,正统年间团操官军曾达43.5万余人。
现在呢?
历史上崇祯帝即位后,深知京营积弊,曾意图整顿。天启七年他视察京营时,所见已是军备松弛、操练懈怠、马匹羸弱的景象。他随后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如裁汰冗员、核查员额、筹措饷银,并试图革除内臣干政。然而,明王朝积重难返,这些努力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京营的颓势。
朱由检看完全部的记载,神色阴沉至极,
京营的问题很棘手,但朱由检心中却有成算,
朱由检这时对王承恩道,“承恩,传英国公张维贤,王应泰、李邦华入宫见朕。”
王承恩忙是应道,“是万岁爷,奴婢这就去传。”
想要整顿京营,这三人是关键性力量。
英国公张维贤,提督京营戎政,但这个时期他只有虚名,实权却并不在手中,
《国榷》卷88记载:“帝入宫,维贤亲掖銮仪,彻夜环卫。”
张维贤在崇祯帝的登基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英国公一系自永乐年间张辅受封后,世代显赫,至张维贤时仍保持较高政治地位,尤其在军事和宫廷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他是勋贵的代表,虽然如今勋贵没落了,但京营要触碰勋贵力量,还得他这个英国公来安抚勋贵。
当然,对于冥顽不灵的勋贵们,朱由检的屠刀必然会落下。
至于李邦华和王应泰,
先说李邦华,明末殉国兵部尚书,两度执掌兵部,以锐意改革反遭构陷著称。其军事整顿与悲壮殉节,堪称明亡过程的制度性悲剧缩影。
甲申殉节,其闻崇祯死讯,题壁“社稷破碎,臣罪当诛”,后缢于崇文门敌楼。
王应泰,明末悲剧性反腐干吏,在崇祯初年协理京营戎政时首揭京营贪腐黑幕,却反遭政治倾轧而黯然落幕。
这两位都是能臣干吏,可惜结局实在有些悲惨,也算是生不逢时。
……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
张维贤,王应泰和李邦华三人入宫,
在进入文华殿后,皆是齐齐跪拜皇帝陛下,“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朕安!都起来吧!”朱由检徐徐道。
三人当即谢恩后起身,朱由检给三人赐座。
在三人拘束的坐在秀墩上时,朱由检道,“承恩,把这些册子给三位爱卿看看!”
王承恩应了一声“是”而后将记着京营详细情况的册子递给张维贤和李邦华、王应泰三人。
皇帝陛下让看,张维贤三人自然是要认真看的。
当翻开册子,张维贤的眸色不由一沉,他看到其中对于京营的记载就知晓,皇帝陛下这是要对京营下手了。
虽然他这个提督京营戎政之职全然没有实权,但京营中的利益他也是享受的,现在的京营,就是权贵们的共同利益,他这个英国公自然不能免俗。
现在皇帝陛下要动京营,按照之前皇帝陛下的动作,只怕京营要大换血。
这无疑触动了他们勋贵集团的利益。
张维贤的心思百转,这会儿完全不在册子上了,他在想着该怎么办,站在勋贵那边?皇帝这边不知道靠不靠的住啊!
不同于张维贤这个勋贵集团领袖人物的复杂心理,李邦华和王应泰这两个一心想要干实事,心系国家的能臣干吏,神色有些义愤填膺。
看完了册子上记载的内容,朱由检跳过张维贤,向李邦华问道,“李爱卿,你以为当如何?”
李邦华当即回道,“陛下,京营已糜烂至此,必须要大力的整顿,当用猛药。
兵额虚冒,当重核军籍汰革虚兵。
装备腐朽,当从严检查。
军官率兵丁贩货、唱曲、斗鸡,当重新制定训练计划,凡不从者,格杀勿论。”
随着李邦华的声音落下,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王应泰的身上,“王爱卿以为如何?”
王应泰回道,“陛下,军械乃重中之重,臣以为当先查军库,屯田侵占、粮仓亏空也要一一彻查,无论是谁,犯了国法,都当诛之。”
随着王应泰的话音落下,朱由检连道三声好,“两位爱卿说的不错,从即刻起,由你们二人一同协理京营戎政,京营之事朕交给你们,你们放心大胆的查,不管是谁,阻碍朕改革京营,朕就斩了谁。”
有了皇帝陛下的这话,李邦华和王应泰顿时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两人声音响亮,异口同声道,“臣领旨,臣定不负陛下的期望。”
看着两人这状态,朱由检也是欢喜,这样的臣子好啊!自己都不用画饼,他们自己就干劲满满,啧~都是这种臣子,大明何愁不兴!
“好,两位爱卿去吧,朕稍后会拟旨,明日你们就上任。”
“遵旨,臣告退!”
看着李邦华和王应泰离开,英国公张维贤开启了头脑风暴,皇帝陛下一直没有问他,如今还让李邦华和王应泰先走了,这让张维贤有些不安,他现在还没有想好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中立?
那肯定是不行的!
朱由检不开口,张维贤也不开口,装起了鸵鸟。
过了片刻,朱由检的声音徐徐响起,“朕记得英国公有个小女儿吧,今年十六还是十七?”